佛山南海成功打造第一批无人机行政执法案例

为破解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问题,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佛山市南海区积极探索应用无人机参与行政执法工作。截至2023年2月20日,桂城街道、丹灶镇作为试点镇(街道),已形成9宗无人机行政执法有效案例。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  为破解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问题,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佛山市南海区积极探索应用无人机参与行政执法工作。截至2023年2月20日,桂城街道、丹灶镇作为试点镇(街道),已形成9宗无人机行政执法有效案例。

 “科技+制度”,确保无人机精准、规范执法

 无人机执法,是以低空无人机遥感组网的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5G无人机智能基站为载体, 以装载多功能传感器和机载AI计算模块的无人机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立体治理模式 ,能够实现对地表资源的高频次、高精度、全自动和立体化监测。

 2022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司法局主导出台全国首个规范无人机执法应用的《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南法府〔2022〕2号),通过明确“八个统一”(统一采购、统一布点、统一路线、统一公示、统一标识、统一审核、统一操作、统一检修),赋予无人机参与行政执法的基础身份认证,使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可直接作为行政执法案件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真正把执法人员从繁重的巡查取证工作中解放出来。

佛山南海成功打造第一批无人机行政执法案例

 2022年11月24日,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启用无人机开展执法的公告》(南府〔2022〕165 号),正式将无人机执法飞行时间、基站设置点、覆盖区域、监控对象及法律依据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无人机执法作为智能监管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式登上时代舞台。

 “场景+应用”,打造无人机执法有效案例

 桂城街道、丹灶镇作为试点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无人机执法实践应用工作,成功打造一批无人机执法案例。

 前期提前谋划,根据无人机执法技术特点,合理选取易于在现场直观认定违法情况的“占道经营”“工地扬尘”等案件类型开展无人机非现场执法取证。

 期间,无人机对违法点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拍照和视频录像,并能清晰、充分反映违法行为的主体、时间、地点、具体违法行为等情况。在无人机采集违法证据后,办案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当事人表明执法人员身份并反馈具体违法行为,同时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以询问笔录等方式让当事人对无人机采集的违法行为证据进行确认。

 同时,桂城街道、丹灶镇落实《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启用无人机开展执法的公告》精神,直接采用无人机拍取照片为行政执法案件证据,实现行政执法办案过程全程由无人机取代执法人员到现场取证,极大提升执法效率,有效弥补了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短板,做到“发现即取证”。

 “巩固+拓展”,深化无人机多场景综合执法应用

 南海区目前形成的9宗有效案例充分表明,无人机执法在基层执法中具有较大的可**、可推广空间。

 南海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治理体系,有几个突出的亮点:1、专业化。这套体系利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卫星遥感的“天上看”,无人机和高位视频的“空中拍”,以及地面视频、物联感知设备和二维码的“地上巡”,专业化科技化水平比较高,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效率。2、集约化。无人机在行政执法中应用,经常会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南海丹灶通过政府治理的创新,开展集约化建设,大大节约了行政资源。3、规范化。南海区出台了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通过制度化的设计,推进执法过程的严格规范。

 下阶段,南海区将参照已完成的有效案例应用模式,不断拓宽无人机行政执法应用范围和场景,发挥试点作用,形成操作规程,适时向全区推广。持续打造典型案例,形成无人机行政执法规模化效应。做好新增执法区域、事项的法制审核及公示工作,为无人机行政执法进一步推广应用打好“提前仗”。推进机构协同,由南海区委依法治区办、区政数局合力在科技及法律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提炼总结应用无人机非现场执法的“南海经验”,推动南海区行政执法工作从“人海战术”向“智能监管”升级跃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潍坊市装高清摄像头覆盖主城区重点路口路段

    近日,记者从潍坊市交警支队了解到,45处高清电子警察已经亮相潍坊市城区主要道路,高清电子警察能够更清晰地捕捉到高速行驶的车辆信息,通过视频检测车辆,进行牌号自动识别。

    2024年5月10日
  • 年底前 常州公安机关视频监控联网共享率须达到100%

    目前,常州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规模超过32万台,数量、质量和应用水平居全省前列,但因诸多因素,存在以下问题:多头建、重复建、布点不够科学合理;各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共享;不少地方运维管理不到位,应用水平不高。

    2024年5月16日
  • Google尝试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新的支付方式

    AndroidPolice 也对 Android Pay 的代码进行了分析,它们指出,当顾客身份通过 Visual ID 得到验证时,用户在购物时就能自动享受到各种会员福利。这个系统似乎可以通过蓝牙检测到用户所在的位置,同时也需要商店里配备摄像头来为给顾客拍照。

    2024年5月8日
  • 博微太赫兹人体安检仪一代升级产品亮相

    2014年5月,博微太赫兹安检仪一代产品(Terasnap-1)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发布问世。2015年3月,基于被动式太赫兹技术的综合安检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在世界顶级ICT盛会――汉诺威消费电子展(CeBIT)上发布亮相。

    2024年4月13日
  • 我国 5G 融合应用创新要加快推进

    我国5G牌照发放3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建促用、建用并举,我国5G在网络建设、用户规模发展、融合应用创新和发展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5G融合应用加速落地,5G行业应用创新标杆案例不断涌现,5G赋能产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5G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4年2月14日
  •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发布

    该标准是信息安全鉴别与授权标准体系及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架构中重要的基础标准。标准提出了以人脸识别为手段、以密码技术为保障的人脸识别系统,在远程可信环境中为信息系统提供用户身份标识与鉴别服务的安全框架,重点解决了前端可信环境、活体检测、服务端人脸库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问题。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