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提升行动

近日(8月13日),武汉经开区党工委(扩大)会议暨汉南区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举行,出台《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汽车产业是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武汉经开区32年砥砺前行,集聚9家整车生产企业,13家整车工厂,整车产能2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46万辆,形成了“传统零部件+三电+软件+芯片”的完整布局,涵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底盘行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电气系统等。

2022年,武汉经开区整车产量超百万辆,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482亿元,均占全市七成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零部件产业同步发展,以武汉经开区为龙头的“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国家队”。

《行动方案》指出,武汉经开区将聚焦“中国车谷”中心目标,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以“双智”建设为引领,围绕提升汽车产业的首位度等十大方面,充分发挥“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国家队龙头引领作用,联动光谷、蔡甸区等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建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效、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生态集聚完备、示范应用持续推广的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共同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创新大走廊。

武汉经开区: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提升行动

到2025年,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要实现五大目标

01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到2025年,全区建成汽车产能达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60万辆;产值千亿级企业不少于1家、百亿级企业不少于10家、十亿级企业不少于100家。

02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打造10款以上具有标识度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品牌。

03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三电系统、车规级芯片、基础软件实现国内领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协同发展。

04产业生态要素完备

培育优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等全产业生态。

05创新应用勇立潮头

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和典型应用场景,常态化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营场景初步形成。

《行动方案》明确,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提升行动,要打造四大产业载体

01“双智”引领区

以军山新城为核心,打造“双智”策源地,重点推动智能驾驶商业应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城融合。

02转型示范区

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推动东风系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承接世界500强零部件企业向中部转移发展机遇,提升本土零整比。

03智造先行区

以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为核心,以路特斯、中创新航等项目为聚光点,吸引一批头部新势力车企和配套零部件企业落户。

04“数智”集聚区

以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核心,推动智能汽车软件和数字经济集聚发展,重点发展电动总成、智能座舱和汽车芯片。

《行动方案》还提出,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提升行动,要完成十大任务

01提升汽车产业的首位度

支持整车企业做优做强,加快产品提档升级,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支持企业开发续航里程长、充电时间短、安全性能高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

02联动“城市圈”共同发展汽车产业

塑造区域协同新格局。统筹考虑车谷、光谷、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汽车产业协同一体发展,带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优势互补,带动“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集群加快发展。

构建双谷联动新生态。深化“车谷”与“光谷”双向联动,重点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车规级芯片、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与整车企业构建联合技术开发、产品协作配套的良性创新生态。

03实施零整比提升计划

引导现有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体系,提升本地供应链韧性。

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打造未来工厂建设四级梯队,支持汽车产业链企业加入汽车供应链数字平台,做大做强做优区域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力争2025年汽车零整比达到0.8:1以上。

04把零部件摆在与整车同样重要位置

壮大核心零部件相关企业,实现核心部件本土配套,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群。

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引培育,加快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进行产业衔接、开展海外招商引资,力争到2025年引进100亿元以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重大汽车类项目5个、亿元以上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20个,努力实现百亿汽车零部件企业零的突破。

05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署高水平创新平台,聚焦芯片、软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研发,打造国家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创新资源,力争到2025年,新增创新平台120个,建立企业研发中心100个。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面向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国检验检测技术和服务能力高地、产品研发服务高地。

06支持“双智”基地建设

加快城市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将开放道路范围逐步从武汉经开区扩展到中心城区,尽快实现大汉阳片区全域打通,并推动汉阳、汉口、武昌等片区连成一片。

丰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道路、城市深度融合的“车谷”方案,探索可行性应用场景的运行流程、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

推动车城网平台升级成为全市统一平台,挖掘多元的城市智慧化应用,实现数据跨部门交互,高效协同,实现数据价值挖掘和创新。

健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

07加快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建设

高标准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高水平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打造“软件引领、芯片支撑、生态共享”的专业型、科技创新型主题园区,吸引一批领军型、高成长型软件企业和车规级芯片、核心硬件创新研发企业。

08实施品牌塑造计划

擦亮“车谷造”汽车品牌,提升“车谷造”品牌形象和市场知名度,塑造新能源汽车明星车型和品牌,推出5款以上爆款车型。

09支持东风公司拓展市场

支持东风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政企合作建设东风汽车商城、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支持东风系优势零部件企业拓展非东风系市场,加快零部件“走出去”步伐。

10营造良好的城市推广环境

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替代进程。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集约化、规模化推广。支持换电、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创新。

《行动方案》还明确,将统筹汽车领域产业发展资金(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大力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和“武汉英才计划·车谷英才专项”等人才政策,引育一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高精尖人才。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强化校地企合作,协同培养汽车与信息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监控系统采取智能和高清相结合模式

      现在的监控摄像机系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点,由于视频录像的分辨率不够高,在查找信息时,视频回放清晰度不够,这样很难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王采取了智能和高清相结合的模式。高清视频可以帮助警察在事后回放视频时获得更详细的线索,更容易破获案件。但是因为高清视频的存储需要大量的空间,服务器的存储压力是非常大的。而智能监控把事后监督改成了实时响应。

    2024年2月2日
  • 广州石牌东路沿线增设10个视频监控点

    为确保治安重点地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街党工委、办事处从人防、物防和技防入手,加大经费投入。结合“智慧党建带团建、共筑梦想石牌东”工作,特别推进石牌东技防升级改造。不但在石牌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增设了视频监控分室,更在石牌东路沿线增设了10个视频监控,并以此逐步推进全街技防升级改造。

    2024年5月17日
  • 迪士普企业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

    2011年3月,迪士普企业获得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连获三年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8――2011年),这个殊荣是对企业信用度至上的客观评价。

    2024年5月16日
  • 深圳投放首批智能化出租车 支持人脸识别及电子支付

    记者了解到,该终端还配置了双头高清摄像机,除可实时掌握道路和车内情况外,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司机通过识别人脸签到、签退,平台验证通过后方可登入成功,并通过终端动态抓拍方式杜绝司机冒名顶替。此外通过面部识别统计乘客人数,减少超载等违规运营的情况。

    2024年5月10日
  •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亮点纷呈

    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开展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在护航发展、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3月10日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发布

    为了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制定本条例。

    202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