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论证走向应用,人工智能如何突破“卡脖子”难题

今年的3・15晚会上,人脸识别技术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引起社会的诸多讨论,有人认为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监管,也有人认为人脸识别在很多场景下利大于弊,不能从此因噎废食。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今年的3・15晚会上,人脸识别技术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引起社会的诸多讨论,有人认为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监管,也有人认为人脸识别在很多场景下利大于弊,不能从此因噎废食。

但已经没有人会否认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达成共识。当人工智能技术从技术论证走向实际应用,全球化竞争的大幕已经被拉开。

中国正领跑人工智能发展

从技术论证走向应用,人工智能如何突破“卡脖子”难题

2020年,对于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根据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0年来自中国研究者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的引用数量以20.7%的优势首次实现全球领先。这一数据体现出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投入所取得的成就。

从全球来看,人工智能行业的热度同样持续攀升,报告显示,在2020年,全球共有22.8万篇AI论文在期刊上发表,较2019年增加34.5%,是200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同时,人工智能在学术界中的地位也开始逐步提升,2011年人工智能期刊论文占全年发表论文的1.3%,在2019年这个比例已经提升到了3.8%。

在全球浪潮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2020年同样实现高速发展,这其中既包括人工智能服务器等硬件的落地,也包括计算机视觉等基础性研究的突破。

根据IDC近日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半年度追踪报告》,2020年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55.9亿元,以浪潮、华为和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比已达到28.1%。

另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厂商的基础性研发实力也在不断提高,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榜单,中国企业云从科技在人脸识别算法测试(NIST-FRAT)中,分别斩获了人脸识别1:1和人脸识别1:N两项冠军,创造了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该领域里的最好成绩。

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人工智能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方面被放在首要位置,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进度已被视为重中之重。

此外,纲要也明确指出 “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公关”,希望进一步激发民营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活力,以实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领先。

突破“卡脖子”:产研结合、政策支持

2020年6月,一则新闻迅速引起了国内学术圈的热议。自当月6日起,逐渐有哈工大的学生发现,MATLAB软件无法正常使用,对日常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后,哈工大校方告知,由于哈工大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开发MATLAB的公司Mathworks回复称,无法继续为哈工大提供服务。

这一单方面的无理制裁引发了国内高校的强烈不满,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事情仍然有可能再次发生。

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上,这一问题也再次被媒体提及。

3月11日,在人大会议闭幕后出席记者会,被问及如何避免在重点领域被人“卡脖子”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的也很快,但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

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正是围绕数据、算法和算力的研究,这也是中国高校和众多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力方向,用基础研究去带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

“十四五”纲要提出,将通过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产业逐步突破前沿基础理论和算法,研发专用芯片,构建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并在学习推理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等领域创新与迭代应用。

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是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突破外围挑战的一股力量,要实现常态化的盈利,更离不开基础研究与应用层、开发层的产业联动,即建立以行业公司为核心,高校和研究机构协同的合作共建体系。

最直观的反映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迅速产业化,2012年,关于计算机视觉的研究还处于论证阶段,ImageNet挑战TOP-1的准确率还不足60%,但在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始走进生物识别领域后,企业开始大幅提高对于该领域的投入,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的进步速度要快于以往任何时候。

当前,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在商业化探索方面初显成效,未来在各地政策有的放矢的支持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或许会大大超过预期。

阅读剩余 26%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夯实AI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4年2月24日
  • 中国发改委官员: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应彰显特色

    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起的“2018中国(贵港)绿色智慧城市发展高峰会议”举行。史育龙在会上发言时作上述表述。

    2024年6月14日
  • 通过新国标GB/T 28181符合性检测摄像机产品目录(二十三)

    近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布了新的《通过新国标GB/T 28181符合性检测的产品目录通报》。现将根据GB/T28181-2016版检测的网络摄像机(IPC)产品目录公布如下:查询完整目录请点击“相关新闻”

    2024年9月16日
  • 信息消费政策不断加码 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在新时期,信息消费正在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迎来又一次发展新高潮,民用安防作为其中一份子,也在经历着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信息消费有效供给仍然创新不足,内需潜力仍未充分释放,消费环境亟待优化。国家仍将持续推进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和内需潜力,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2024年4月7日
  • 跟随力维高清球机走访里昂

    在城市治安防范领域,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力维)也代表中国安防企业与法国里昂搭建起了合作桥梁。

    2024年7月12日 资讯
  • 北京经信局: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2月14日消息,据“北京经信局”官方公众号消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4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