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面临的问题和误区

据IDC在今年3月发布的智能家居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家居有可能会成为物联网的高支出领域。随着技术的变更,智能家居生态更加完善,预测在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3.9亿台,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为5亿台,占比将会达到35.9%。可以看出,国内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比较乐观。但是,智能家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我们将在下面进行探讨。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据IDC在今年3月发布的智能家居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家居有可能会成为物联网的高支出领域。随着技术的变更,智能家居生态更加完善,预测在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3.9亿台,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为5亿台,占比将会达到35.9%。可以看出,国内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比较乐观。但是,智能家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我们将在下面进行探讨。

一、智能家居存在的问题

缺乏互操作性

智能家居面临的问题和误区

许多智能家居品牌不愿意谈论这个话题,但是不兼容依然是智能家居技术应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幸的是,安装许多设备和平台会导致这些智能家居小工具无法彼此相互通信。亚马逊等制造商喜欢设计为其专有平台制造的设备(Echo或Alexa);因此,亚马逊的技术通常无法与其他系统(例如Google Home,Apple Home或Bose)一起使用。

激励市场以保持生态系统不兼容。这是企业击败竞争对手的一种方式。消费者被迫购买亚马逊或谷歌的智能家居平台,而不是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这种做法还捍卫了专有生态系统免受仿冒品的影响,例如廉价的仿冒品。

房主在为个人家庭添加智能音箱、电视和其他连接的设备时,应仔细考虑哪个平台具有长期意义。在可能的情况下,明智的做法是购买一个品牌,以避免大量的时间去排除各种可能的故障。

云安全

云经常被用作对敏感信息的委婉表达,敏感信息在互联网可访问的系统上公开传输或存储。科技公司喜欢使用“云”一词来掩盖此类不安全的传播和存储所涉及的风险。

黑客并没有忽略这一点。基于云的小工具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因为许多工具无法通过网络安全地传输数据。更不幸的是,其中一些传输甚至都没有必要。

“云设备可能给房主带来安全问题,因为许多通过互联网发送的数据(例如摄像机的视频数据)未加密。因此,云硬件是网络入侵的目标。”智能家居技术公司Zorachka的首席执行官Ruslan Vinahradau说道。 “房主应该研究内部存储以及加密技术。这些功能使网络犯罪分子更难破解您的数据或家庭。”

根据2019年Pew的一项调查,有54%的智能音箱所有者(或美国13%的成年人)表示,他们担心智能音箱所收集的个人数据量。 49%的人表示,制造商与执法部门共享录音是不可接受的。

电池消耗过快

如果您是初次使用智能家居的房主,那就必须要知道,只有在有电池电量时,这些连接的智能家居小工具才是“智能”的。

使用无线家庭技术,期望根据使用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电池。许多小工具需要持续维护,尤其是日常使用的小工具,例如安全摄像机、运动传感器、智能锁、智能灯、恒温器、扬声器等。

为最常用的设备寻找兼容的备用电池是明智的做法,以便它们可以连续运行。有一些危险情况需要避免,例如没有灯光,烟雾探测器或恒温器无法正常工作或安全摄像头被遮蔽。

只要供电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拥有联网家庭设备的用户在管理家庭方面就比非智能用户享有更多优势。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在通常情况下,有51%经常忘记关灯,41%经常忘记给非工作状态的家电断电,35%的人经常忘记关闭空调,由此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在不了解细则的情况下授权

应用程序和设备将不断寻求访问其他应用程序、相机、麦克风、连接的锁和个人数据的许可。某些应用会告知用户,这种许可对于个性化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可能真是这样,但是除非您阅读大量的细则,否则很难真正评估授予这种访问权限的安全威胁。如果某个应用被黑客入侵,而您连接的锁或温控器无法正常运行怎么办?如果您的个人数据出售给了大型科技公司该怎么办?这就是房主需要接受的智能系统的现实。

企业通过协助我们处理各种家庭事务和琐事,减少了日常生活的麻烦。 无缝连接意味着可以通过按智能手机来管理家庭生活的需求。 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在技术可能让结果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的情况下,房主应始终保持常识和判断力。

二、目前智能家居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有线与无线连接没区别?

有些经销商,针对用户不了解技术的漏洞,在一些关键环节采用有线技术,企图鱼目混珠,从而减少成本和施工的复杂程度。如果有客户质疑,还会被忽悠说,有线与无线连接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连接方式不同而已,有线连接更牢靠一些。

那么,实际上有线与无线连接没什么区别吗?答案是否定的。老一代的智能家居采用有线技术,不仅布线复杂,造价昂贵,而且用户体验度非常不好,已经处于被淘汰的阶段。

而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利用无线传感技术,结合目前最火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智能终端远程控制,使整个使用体验的舒适度明显地提升了上去。

同时,它还有其免布线,移动性强,升级方便等特点,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所以,消费者们不要轻易相信,“有线与无线连接没区别?”的谎言。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想浑水摸鱼,利用无线的火热势头,推出的只具有单向控制信号的伪无线智能家居,来“忽悠”消费者。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认准了真正的无线技术,目前成熟稳定的是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技术。

误区二:智能家电等于智能家居?

不少家电厂商在营销的时候,都刻意打出了智能家居的牌,营造“智能家电等于智能家居”的思想,来推动消费。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智能家电的本质还是家用电器,只是智能家居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智能终端,如洗衣机、冰箱等,或是操控平台,如智能电视等,我们不能“盲人摸象”。

而智能家居是一个平台,其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家电和门窗开关都可以被远程控制,实现智能化的应用体验,可以根据用户的自定义设置,进行各种各样的智能控制,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如果不认清,很容易被一些家电厂商们“忽悠”。消费者们在选择产品和品牌的时候,一定不要被一些家电厂商的所谓的”智能化”字眼所迷惑和误导。

误区三:智能控制等于智能家居?

当下,“智能”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词语,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好像现在所有的产品都要和智能联系到一起,否则都“羞于见人”。

特别是在智能家居领域,一些商家就把智能控制“忽悠”成智能家居,让大家以为,只要实现智能控制,就是智能家居。

其实,这也是片面的说法。智能家居需要智能控制,但是,仅仅是智能控制,是不足以构成智能家居的。一方面,智能家居还包括安保系统等;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式更多样化和便捷化,很多功能都可以实现用iPad、iPhone来控制。

其实,我们所需要的智能,最根本的要求是能切实解决我们的实际需求并且使用方便快捷的人性化体验。

因此,判断到底智能不智能,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才能知道。用户在选择智能装修的时候,务必要去其体验中心实地考察体验,用心体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产品。

消费者安装智能家居系统所要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因此在选择智能装修之前一定要认识到这些常见的误区,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给自己“添堵”。

阅读剩余 60%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Gartner发布政府部门十大战略性技术发展趋势数字化政府将成为发展重点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认为,各国政府机构在考虑技术投资重点时必须将能够实现新型数字化政府服务模式的各类技术排在首位。为帮助首席信息官和IT主管评估关键的战略性技术并规划其企业或机构的IT路线图,Gartner明确指出了政府机构10大重要技术发展趋势。

    2024年4月21日
  • 大唐电信推出一体化云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面对扑面而来的“新基建”浪潮所带来的大量数据上云、应用上云需求与机会,大唐电信提出了新一代云化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已在产品、技术、标准、业务融合与实施能力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将把“与‘新基建’同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自身的使命和发展战略,尽自己所能为“新基建”建设添砖加瓦。

    2024年1月12日
  • 新春看车:车辆防盗技术剖解及发展分析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汽车防盗装置要实现真正的防盗,需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应将控制技术、数据通讯及网络技术等应用到汽车防盗领域,使汽车防盗装置朝着安全、简单、高智能化及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

    2024年4月10日
  • 人工智能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PC之王”如何定义AI未来

    人工智能(AI)不仅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狂热,更引起了企业家们的关注。全球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表示,人类应该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建树非凡的谷歌公司也认为,下个时代会由人工智能来主导。

    2024年4月15日
  • 规模已超4000亿元,北斗在IoT时代有什么样的新机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就推动“十四五”北斗产业发展,推广北斗规模化应用,以及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时期,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和开通服务的重大机遇,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提高北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北斗应用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2024年4月4日
  •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读

    2017年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2024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