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刷脸支付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当前我国常规移动支付方式是扫码支付和指纹支付,主要借助于手机、网络、二维码等介质来完成交易流程。而刷脸支付与常规移动支付方式相比,不仅减少了用户和支付介质之间的交易流程,还提高了支付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程度,这也使得用户逐渐对刷脸支付产生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根据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6.33亿,较2018年底增长了3265万,占网民整体的74.1%;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6.21亿,较2018年底增长3788万,占手机网民的73.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刷脸支付市场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增长空间。
  当前我国常规移动支付方式是扫码支付和指纹支付,主要借助于手机、网络、二维码等介质来完成交易流程。而刷脸支付与常规移动支付方式相比,不仅减少了用户和支付介质之间的交易流程,还提高了支付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程度,这也使得用户逐渐对刷脸支付产生了更多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刷脸支付技术不断成熟,我国刷脸支付的用户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刷脸支付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以支付宝、WeChat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大力推动我国刷脸支付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刷脸支付技术也得以加速推广,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发展到2018年已经达到0.6亿人以上。在各个支付平台积极推动刷脸支付发展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用户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预计发展到2019年我国刷脸支付用户有望增至1.2亿人,增长至2021年将突破5.0亿人。可以看出,我国刷脸支付市场具有广阔的需求增长空间。

  虽然近年来我国刷脸支付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市场起步相对较晚,在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方面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刷脸支付设备性能的不断更新优化,我国刷脸支付市场规模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也将会为国内无人零售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目前刷脸支付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于零售及餐饮方面,未来随着产品普及度的逐渐提升,我国刷脸支付产品的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扩展,从而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支付平台对业务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以及移动支付方式的逐渐完善,我国刷脸支付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另外,国内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5G大规模商用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也在进一步推我国动刷脸支付产品的应用和普及。因此我国刷脸支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可观。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刷脸支付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花样翻新”的网络威胁值得警惕

    勒索病毒、恶意软件、网络钓鱼攻击……科技头条每天都充斥着各种网络威胁的故事,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新花样,有些明目张胆,有些则“锦衣夜行”,对全球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美国《福布斯》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值得人们警惕的网络威胁。

    2024年2月15日
  • 身份证“网证”对接民生需求 人脸识别离不远了?

    而作为人脸识别技术最先也最普遍的一个应用,安防领域目前已经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一片红海。当摄像头能够清晰拍摄到人脸时,索引系统能够自动将人脸与罪犯库里的数据进行比对,判断出现在摄像头里的行人是否在罪犯数据库里有存档,整个过程只需要2-3秒的时间。

    2024年4月16日
  • 离开“智慧大脑” 智慧城市还能走多远?

    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艾瑞咨询研究院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超过500个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2024年4月5日
  • 易华录受邀成为新AI联盟智能出行推进组成员

    易华录公司携手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滴滴出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智能出行推进组。   

    2024年4月6日
  • 高新技术: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传感器

    近年来,产品/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应用场景的持续深入,行业标准的陆续出台,上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都推动着传感器产业日益走向成熟。如今,“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已然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观点。感知是物联网的先行技术,要确保物联网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众多感知技术的加持,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便是传感器。

    2024年4月5日
  • 河北廊坊智慧工程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子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廊坊市首先在“现代化”上下足功夫,向科技要警力,用智能增效能,在全市推动建设智慧平安社区、智慧路防、智慧环京边界、智慧警务站、智慧视频监控“五大智慧工程”。

    202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