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刷脸支付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当前我国常规移动支付方式是扫码支付和指纹支付,主要借助于手机、网络、二维码等介质来完成交易流程。而刷脸支付与常规移动支付方式相比,不仅减少了用户和支付介质之间的交易流程,还提高了支付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程度,这也使得用户逐渐对刷脸支付产生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根据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6.33亿,较2018年底增长了3265万,占网民整体的74.1%;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6.21亿,较2018年底增长3788万,占手机网民的73.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刷脸支付市场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增长空间。
  当前我国常规移动支付方式是扫码支付和指纹支付,主要借助于手机、网络、二维码等介质来完成交易流程。而刷脸支付与常规移动支付方式相比,不仅减少了用户和支付介质之间的交易流程,还提高了支付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程度,这也使得用户逐渐对刷脸支付产生了更多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刷脸支付技术不断成熟,我国刷脸支付的用户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刷脸支付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以支付宝、WeChat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大力推动我国刷脸支付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刷脸支付技术也得以加速推广,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发展到2018年已经达到0.6亿人以上。在各个支付平台积极推动刷脸支付发展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用户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预计发展到2019年我国刷脸支付用户有望增至1.2亿人,增长至2021年将突破5.0亿人。可以看出,我国刷脸支付市场具有广阔的需求增长空间。

  虽然近年来我国刷脸支付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市场起步相对较晚,在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方面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刷脸支付设备性能的不断更新优化,我国刷脸支付市场规模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也将会为国内无人零售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目前刷脸支付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于零售及餐饮方面,未来随着产品普及度的逐渐提升,我国刷脸支付产品的应用场景将得到进一步扩展,从而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支付平台对业务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以及移动支付方式的逐渐完善,我国刷脸支付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另外,国内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5G大规模商用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也在进一步推我国动刷脸支付产品的应用和普及。因此我国刷脸支付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可观。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刷脸支付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智慧城市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疫情防控中凸显应用价值

    在城镇化日益推进过程中, 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管理中, 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对未来应对类似的事件将成为必须。目前,结合“网格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城市和地区数量越来越多,其中,浙江省在疫情早期就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 在全国率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精准滚动摸排所有相关人员,对疫情整体防控有重要作用。

    2024年4月11日
  • 2012第三届军事安全防范技术论坛暨交流展

    为了促进军事应用部门与安防企业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助力军事安全防范产品及系统的选型与应用,“第三届军事安全防范技术论坛暨交流展”将于2012年春季在京举行,会展采取展览展示、技术交流、专题发布、嘉宾演讲、项目对接、到企业参观考察等多种模式。

    2024年7月27日
  • 4月起沈阳三环小车须安装ETC电子标签

    18日,省交通厅相关人士提醒大家,下个月再想要免费“走”三环,车主应尽快安装ETC电子标签。18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从省交通厅了解到,去年8月1日三环开通至今,日均总流量达到2.2万台次,其中免费车日均流量为6475辆次,免费时段最高峰时车日均流量为1.3万辆次

    2024年4月24日
  • 光伏+新模式!为污水厂撑上“太阳伞”

    近日,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总承包的嘉兴联合污水厂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这座已投运20余年的污水厂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也为“光伏+污水治理”的发展…

    2024年6月24日
  • 浅谈金融行业安防技术发展趋势

    金融行业涉及到大量的现金、货币、有价证券及贵重金属等物品,加之其财富聚集高、流动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使得金融行业容易成为极端破坏分子选择的目标,因此金融行业中的安全保卫工作极为重要。

    2023年9月16日
  • 从新闻媒体行业的智能化发展,看人工智能提质、降本、增效

    谈及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坚守正义,其实今年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权威声音传播就是显著一例。

    2024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