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标准化工作现状研究(一)

一.国内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早年运用于法庭科学的司法鉴定,多是对静态图像(指纹图像、脸形图像)的事后采集和识别;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特别是9.11恐怖事件之后,由于国际反恐斗争的需要,对静态、动态图像的事前事后采集和实时鉴别,已成为防范安全风险的主要技术手段。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刘希清


    一.国内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早年运用于法庭科学的司法鉴定,多是对静态图像(指纹图像、脸形图像)的
事后采集和识别;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特别是9.11恐怖事件之后,由于国际反恐斗争的需要,对静态、动态图像的事前事后采集和实时鉴别,已成为防范安全风险的主要技术手段。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 

    美国是代表国际上生物特征识别先进技术的主要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应用的标准化工作已开始启动,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应用在法律实施中的指纹身份自动识别系统
(AFIS) 

    如:1993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制定了国家标准:ANSI/NIST―CSL.1―1993:信息系统和指纹信息交换数据格式和刑事审判信息服务标准 ――WSQ灰度图像的压缩标准 

    1995年,美国召开了正面头像和脸部图像标准化会议,决定将伤疤、记号和纹身(SMT) 信息加入到原有数据中,并将正面头像、脸形和纹身数据的一个逻辑化记录结构加入到ANSI/NIST―CSL.1―1993标准中。 

    1997年,国家标准化与技术研究所(NIST)信息技术实验室(ITL) 修订了1993年的标准,发布了ANSI/NIST―ITL.la―1997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和指纹、脸形、纹身信息交换数据格式。 

    1998年,美国召开了另一个指纹数据交换会议,进一步修正、整理并更新了ANSI/NIST―CSL.1―1993和ANSI/NIST―ITL.la―1997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化与技术研究所将这个文件发布为: NIST特别资料SP500-245。该文件规定了用于不同的管辖范围和相异的系统之间有效地交换指纹、脸形、伤疤、标记和纹身身份识别数据的一个通用格式。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很多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包括实时指纹鉴别和身份验
证、脸形识别、语音识别、视网膜和虹膜扫描、手形特征、击键特征分析等。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不仅促进和扩展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且大
大 提升了安全防范技术的技术层次,使得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成为安全防范技术的三大主导技术之一。 

    1998年美国生物特征识别应用软件联盟(Bio API)联盟成立,并于2000年3月发布了一个行业规范:Bio API规范版本1.0―2000。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标准化与技术研究所、美国认可标准委员会X9等组织,也开始开展它们各自
的生物特征认证标准的制定,并与Bio API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2001年1月,在Bio API联盟和认可标准委员会X9共同合作下,国家标准化与技术研究所发布了NI-STIR 6529―2001生物特征识别通用文件交换格式。 

    2001年3月发布了美国国家标准X9.84―2001:生物认证信息的管理与安全。该标准定义了在金融界使用生物信息的管理与安全要求(如顾客身份识别、雇员身份识别,包括指纹、虹膜扫描图像、声纹等)。 

    2002年10月,共有21位注册的生物认证通用文件交换格式(CBEFF)所有者,在美国规定的 “对象识别符注册机构―国际生物认证行业协会(IBIA)” 进行了注册。 

    为了促进生物认证技术的标准化,美国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国际委员会(INCITS)于2001年11月成立了生物认证技术委员会:INCITS M1。与此同时,美国加大了对ISO/IEC JTC1/SC37分技委的影响,将来ISO/IEC JTC1/SC37的工作将会以美国技术咨询专家组为主导开展相应的标准化工作。 

    (二)我国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指纹信息识别产品和系统开始应用于公安业务和安全防范领域。据不完
全统计,目前生产生物特征识别产品的企业(主要是指纹、面像识别)近百家,社会公共安全行业制
定的相关标准约30余项。但这些标准都是以公安业务的刑事侦察、证照管理或安全防范的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具有应用环境为基础而制定的,未能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高度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标准化工作现状研究(一)
阅读剩余 59%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2023这几条新规事关安防,安防人须知

    过去几年,为更好地化解市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安防行业的冲击,积极推动我国安防行业高效、健康的向前运行,我国出台了多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及其他政策规范性文件也取得不错的成效…

    2025年9月16日 资讯
  • 海康监控如何联公安网(海康威视连接公安网)

    海康监控如何联公安网 海康监控系统的概述 海康威视是全球领先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提供商,其监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城市、企业、学校等。海康监控系统具有高清画质、远程监控、智能…

    知识 2024年12月14日
  • 模式识别可用于哪些方面

    模式识别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从中寻找出重复或者有规律的模式,以便能够对新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分类、识别或预测。由于其广泛的应用性,模式识别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

    2024年12月7日
  • 移动警务通解决方案

    符合公安部要求、安全接入平台、查找速度快、操作方便并支持各种移动通信网络

    2024年11月23日 方案
  • 中星电子:智慧警务解决方案

    公安局与中星电子等公司建立警务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智慧警务研究,智慧警务建设囊括智能化视频监控建设、警务社区建设、雪亮云眼系统建设、人像大数据系统建设、车辆大数据系统建设、警务数据可视化展示系统及物联网感知系统等,设计架构。

    2024年11月23日 方案
  • 智能化安防(智能科技赋能:打造全方位安防体系)

      智能化安防:构建未来安全新防线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智能化安防已成为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安防系统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