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化Micro LED赛局,谁能跑赢?

尽管目前Micro LED实际量产处于只闻楼梯响阶段,但在全球市场声势浩大,估计至今已有超过100个团队投入Micro LED研发。而Micro LED在3~5年之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竞争技术,会不会在众声喧哗中嘎然而止,或是一路过关斩将登上全球舞台,未来2~3年发展将是关键。

根据DIGITIMES报道,尽管目前Micro LED实际量产处于只闻楼梯响阶段,但在全球市场声势浩大,估计至今已有超过100个团队投入Micro LED研发。根据光电协进会的统计,台、美、日、法、爱尔兰等国均已有公司投入Micro LED开发,除了一线大厂苹果、Sony之外,根据光电协进会的资料,有面板产业渊源的陈立宜创办Mikro Mesa,已开始申请Micro LED相关专利,并在四川重庆设立开发实验室。

量产时间表

年底、2018年还是5年内?

全彩化Micro LED赛局,谁能跑赢?

LED厂预估Micro LED可望在3~5年后步入量产,台湾光电协进会(PIDA)产业分析师陈逸民也预估,Sony试作的Micro LED采用600万颗LED晶片,进行高密度封装,若进阶到4K/8K解析度领域,势必面临更高门槛,因此Micro LED应会先从中小尺寸着力,预估2020年才有机会步入商业化量产。

不过,乐观的业者则预期2017年底便将开始试产,2018年有机会应用在穿戴式装置,根据业界透露即便是苹果(Apple)倾注大量资源,仍受制于Micro LED技术难度导致进度延后,未来Micro LED在全彩化的发展,将成为众厂拼战的决胜关键。

技术瓶颈

成本、全彩化难题

当前,Micro LED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全彩化、良率、发光波长一致性问题。单色Micro LED阵列通过倒装结构封装和驱动IC贴合就可以实现,但RGB阵列需要分次转贴红、蓝、绿三色的晶粒,需要嵌入几十万颗LED晶粒,对于LED晶粒光效、波长的一致性、良率要求更高,同时分bin的成本支出也是阻碍量产的技术瓶颈。

现阶段苹果持续加码投入RGB三色Micro LED研发,但面临良率、成本等难题,使得近一年来Micro LED研发进展相对缓慢,业界推测或许与三色LED同时转移至基板的高难度有关,近期业界的试制品多属于单一颜色,未来如何快速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具成本竞争力的全彩化Micro LED,将攸关Micro LED能否敲进主流显示器大门。

供应链业者指出,业界针对全彩Micro LED有不同的尝试与挑战,目前备受期待的是将全彩显示屏制作方式缩小至Micro等级,其将R、G、B三色LED芯片进行排列及移转,但三色LED电流设计截然不同、色彩易偏移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

另一类作法是使用单一蓝光LED芯片,搭配量子点材料或特殊荧光粉,达成全彩化显示效果,但面临的技术门槛包括荧光粉粒子体积较大,无法配合微型化LED芯片尺寸,而量子点的材料有使用寿命问题,因耐热度偏低及快速衰竭,导致无法大量使用,业界初估透过量子点材料达成全彩化显示,可能仅有数百小时的寿命。

从制程进展来看,RGB三色的全彩化方案在发展初期可望快速吸引业界目光,毕竟在试产过程中,撇开量产良率与成本考量,只要不断重复做就有机会做出展示机种。至于量子点的使用寿命问题若能够突破,便有机会比照OLED面板应用在智能型手机,且成本竞争力将是主要优势。

谁执牛耳?

晶电、欧司朗、苹果、三星……?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一旦Micro LED透过RGB三色达成全彩显示屏幕,这场赛局恐将只有少数业者可以玩,因为全球可同时供应RGB三色LED的业者有限,目前仅有晶电、欧司朗等;但若是透过蓝光LED加上量子点,只要解决量子点材料的供应问题,其他LED厂商都有机会加入竞局,甚至演变成全球大扩产的局面。

回顾约10年前的LED TV设计路线之争,早期RGB LED三色混光应用于LED TV曾引领风骚,在日厂Sony带动下备受看好,但RGB LED成本过高,三色的辉度亦会随着温度上升呈现不同程度衰减,RGB直下式的高阶LED TV最终只停留在少量旗舰机种。

至于以三星为首的韩系TV大厂,采用侧光式白光LED背光设计,虽然机身厚度并未达到超薄化,无法作到直下式的区域控制功能,动态对比值及动态影像画质提升亦不如直下式设计,但因LED颗数大幅减少及设计简化,且与传统CCFL机种价差大幅缩小,成功在市场窜出。

供应链业者认为,新兴技术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成本,如今OLED面板技术推进脚步快速,大陆及日厂可能在OLED喷墨印刷技术取得领先,甚至对于韩厂主导的优势进行翻盘,随着全球面板厂相继投入OLED产能,成本降低速度可能超乎预期,而Micro LED在3~5年之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竞争技术,会不会在众声喧哗中嘎然而止,或是一路过关斩将登上全球舞台,未来2~3年发展将是关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阿里达摩院2023十大科技趋势重磅发布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1月11日,阿里达摩院重磅发布了2023十大科技趋势,生成式AI、Chiplet 模块化设计封装、全新云计算体系架构等技术入选。 达摩院表示…

    2024年2月23日
  • 预测未来汽车防盗领域芯片方案发展趋势

    针对汽车防盗领域的半导体器件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恩智浦的张建臣指出,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是将无钥匙系统想象成其他技术之间的调和器。

    2024年4月9日
  • 高清模拟摄像机与高清数字摄像机的区别

    在安防行业内,我们对高清摄像机的理解分为两种,一种为模拟高清摄像机,一种为数字高清摄像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2024年4月14日
  • 【深度】安防智能化发展 SoC芯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当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发展,因此SoC 芯片市场逐渐下沉,未来SoC 芯片市场规模增长主要来源于下沉市场。 SoC 产品主要…

    2024年2月25日
  • 42家机构调研海康威视 海康董秘如何回应近期热点问题

    不仅是 AI 的芯片,几乎是所有的芯片在应用的时候都存在巨大差异,打个比方, 用同一个芯片,一个公司做的的产品所耗的电流是 100 毫安,另一个公司做的产品所耗的电流是 70 毫安,那么芯片的功耗和产品的稳定性就不一样了,从 100 毫安到 70 毫安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这里面需要大量技术的沉淀和积累。

    2024年4月4日
  • 中星微发布中国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

    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张韵东介绍,NPU采用了“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颠覆了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这种数据流类型的处理器,极大地提升了计算能力与功耗的比例,特别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类的海量多媒体数据,使得人工智能在嵌入式机器视觉应用中可以大显身手。张韵东透露,这款芯片目前已经成功在视频监控领域实现产业化。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