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来了,人脸识别系统安全首批测评开启

人脸识别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标配”,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开门……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自身的安全性问题也给用户带来担忧和不安,并带来了更加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样的人脸识别系统是安全可信的?参考依据和权威标准是什么?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人脸识别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标配”,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开门……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自身的安全性问题也给用户带来担忧和不安,并带来了更加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样的人脸识别系统是安全可信的?参考依据和权威标准是什么?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下称:AI国检中心)正式启动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测评活动。这意味着,自此以后,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有了“国检”标杆。

  

“国检”来了,人脸识别系统安全首批测评开启

《关于开展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测评征集活动的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央视网曝出了一种仅通过一张照片攻破人脸识别系统的方法。

在上月的“极棒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中,瑞莱智慧和清华大学的联合战队仅通过一副自制眼镜就攻破了多个人脸识别系统。尽管人脸识别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频频爆出的安全漏洞也让厂商和用户认识到:提升人脸识别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势在必行。

人工智能是一项新兴信息技术,但与其他新兴技术一样,在产业兴起的初期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亟待权威机构规范和引导。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这一举措,无疑将对于相关产业的健康有序安全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是支撑我国工业领域信息安全的国家级研究与推进机构。

“AI国检中心”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下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于2020年12月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是我国质检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首家也是唯一国家级语音及图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是“AI国检中心”首次就人脸识别系统安全开展测评,将依据现行及在研的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针对算法安全和数据安全,通过呈现攻击、注入攻击等技术手段对人脸识别系统防假体攻击、对抗攻击、数据处理等安全能力进行全面测评。

通过测评后,参评企业产品将成为首批通过“国检”的产品,参评企业也将有机会参与人脸识别安全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

随着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等规范性工作的有序铺开,手持“国字号”招牌的“AI国检中心”未来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质量检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重要基地及技术支撑机构,有力夯实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质量基础,引领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重要数据如何保护?我国立法拟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草案二审稿规定,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并确定重要数据目录,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

    2024年4月9日
  •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于今年下发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主要目标以“五化”进行了完整概括,即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针对各地竞相角逐智慧城市的问题,《意见》要求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要结合各自实际,理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24年9月15日
  • 探讨报警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3年报警企业整体变化不是很大,规模和产出都比较平稳,部分企业被兼并重组或淘汰,报警产品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这其中既有国外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国内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国内国外品牌在二三线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更激烈,包括产品的技术和价格的竞争。当然随着价格的竞争各个企业的利润空间也都面临着不断被挤压的情况。

    2024年4月6日
  • 公安部网安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

    今年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组织开展系列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倡导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助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的共识。

    2024年4月17日
  • 工信部:推动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创新

    陈肇雄指出,当前,我国网络安全领域技术创新活跃、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但与我国网络设施、融合应用、个人信息等安全保障需求的迅速扩大相比,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产业的支撑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网络安全核心技术亟需加快突破,安全保障能力有待加快提升,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等等。

    2024年4月16日
  • 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75%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75%。

    2024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