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云研讨会:如何抓住“新基建”风口?

27日举办的主题为“抢占先‘基’・‘智’造赋能”的曙光云2020工业互联网线上研讨会,与会者试图找到答案。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后疫情时期,工业互联网将如何体现其价值?政策利好下,政府、企业又应如何抓住“新基建”风口?27日举办的主题为“抢占先‘基’・‘智’造赋能”的曙光云2020工业互联网线上研讨会,与会者试图找到答案。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工业互联网在加速工业技术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在会上表示,此次疫情让各地的政府、各行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工业互联网正迎来落地实践的加速期。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田野认为,新基建下工业互联网实现的是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广覆盖、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正在加快建设;能力多样、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逐渐成型;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正加速构建。

曙光云研讨会:如何抓住“新基建”风口?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把企业的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平台,通过它可以实现对车间的数字化、业务运营的透明化、制造服务化新模式的探索。”曙光云计算集团工业互联网业务总监卢雁翥说,目前,中科曙光正以中科院院所科技资源为依托,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大脑,建设曙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能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曙光已多番向地方政府、工业企业和园区提供定制化服务。

曙光云计算集团副总裁、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春泉介绍说,在与地方政府合作层面上,目前曙光云已经入选40个城市的城市级或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专业服务商。他表示,曙光云一直坚持结合地方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区域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帮助其建立一体化的全流程的优化平台,实现计划、调度、操作过程优化,形成由上而下的协同生产的新模式,使其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中共个旧市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汪霞表示,当地意识到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在曙光助力下,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切入点,以需求为导向一步一步实施建设。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曙光云计算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从市场情况来看,智能摄像机是前端硬件处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对一些复杂分析智能算法的执行还需要通过后端平台智能来实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前端智能和中心智能两者的有机结合,必将使智能分析应用获得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2024年4月6日
  • “万物互联”如何定义安防的未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将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运作方式并为客户提供价值。在安防领域内,数字化转型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主流趋势。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4年4月5日
  • 辽宁省出台5G发展方案 5G+智慧城市成重点应用工程

    《方案》提出5G+智慧城市工程。利用5G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沈阳、大连等市为重点,开展5G在智能交通、智慧场馆、智慧环保、智能抄表领域示范应用。在重大活动现场和城市热点地区部署5G网络、4K高清摄像头等设施,实现重大活动和交通拥堵现场实时高清监控,提升城市应急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1月27日
  • “无人机交警”“刷脸安检门”各地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创新应用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智慧交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各地直面城市交通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水平,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24年4月18日
  • 重庆集中实施近百项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

    据介绍,这些项目主要是根据重庆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科研基础条件,以企业牵头,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设计、封测、制造、应用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各阶段“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集成电路创新产品,开展集成电路产品在汽车、智能终端等领域示范应用,支撑和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4月24日
  • 工信部:我国将加大力度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王志军说,下一步,我国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完善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创投、风投等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例支持企业创新。

    202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