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经常听,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吗?

人脸识别经常听,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吗?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实际为“局部人体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这种算法是利用人体面部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法。如对应几何关系多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判断与确认。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人脸识别,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人脸识别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后,人脸识别迅速成为近年来全球的一个市场热点。

人脸识别技术包含三个部分:

1.人脸检测

人脸识别经常听,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吗?

面貌检测是指在动态的场景与复杂的背景中判断是否存在面像,并分离出这种面像。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参考模板法

首先设计一个或数个标准人脸的模板,然后计算测试采集的样品与标准模板之间的匹配程度,并通过阈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人脸。

②人脸规则法

由于人脸具有一定的结构分布特征,所谓人脸规则的方法即提取这些特征生成相应的规则以判断测试样品是否包含人脸。

③样品学习法

这种方法即采用模式识别中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即通过对面像样品集和非面像样品集的学习产生分类器。

④肤色模型法

这种方法是依据面貌肤色在色彩空间中分布相对集中的规律来进行检测。

⑤特征子脸法

这种方法是将所有面像集合视为一个面像子空间,并基于检测样品与其在子空间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存在面像。

值得提出的是,上述5种方法在实际检测系统中也可综合采用。

2.人脸跟踪

面貌跟踪是指对被检测到的面貌进行动态目标跟踪。具体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或基于运动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此外,利用肤色模型跟踪也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3.人脸比对

面貌比对是对被检测到的面貌像进行身份确认或在面像库中进行目标搜索。这实际上就是说,将采样到的面像与库存的面像依次进行比对,并找出最佳的匹配对象。所以,面像的描述决定了面像识别的具体方法与性能。主要采用特征向量与面纹模板两种描述方法:

①特征向量法

该方法是先确定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而这些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

②面纹模板法

该方法是在库中存贮若干标准面像模板或面像器官模板,在进行比对时,将采样面像所有象素与库中所有模板采用归一化相关量度量进行匹配。此外,还有采用模式识别的自相关网络或特征与模板相结合的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实际为“局部人体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这种算法是利用人体面部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法。如对应几何关系多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判断与确认。一般要求判断时间低于1秒。

阅读剩余 44%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红外探测行业潜在需求巨大

    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即热辐射,而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特性相关。

    2024年2月1日
  •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及优势

    人脸识别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类固有的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技术。

    2024年4月7日
  • 2018年手机趋势:虹膜识别和深度感测相机将成标配

    虹膜模块将为手机添加除指纹之外的生物认证模式,高通表示即便用户佩戴太阳镜也可准确识别,并且还具有活体检测特性,也就是说照片或是3D模型都无法骗过相机,更加安全。

    2024年4月15日
  • RFID急需解决旁路攻击问题 大幅提高安全性

    RFID在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中,其安全保障已成为重大挑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德州仪器(TI)公司的研究人员采取三大设计技术,解决了RFID标签芯片最常面临的“旁路攻击”问题,大幅提高RFID的安全性。

    2024年4月11日
  • 看脸howold软件走红 生物识别不缺乏场景应用

    近日how-old软件的走红,说明如今仍然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无论是“少年老成”还是“青春永驻”,除了娱乐,我们是否应该在这款软件里发掘出商业潜力?

    2024年4月12日
  • 华为携手太极云软推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规划整体架构,依托于自身强大的硬件基础设施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存储技术,搭建基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提供分布式存储、集群管理、资源管理与容灾备份等服务;太极云软通过自身在数据交换业务的产品创新与技术实力,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将政府各部门数据打通,实现跨部门的异构数据的交换与调用。

    2024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