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防控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

项目将针对深圳超大型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突破风险演化规律认知与动态评估、边坡与老旧建筑的星-空-地-体综合监测、城中村电气火灾可视化监测预警、社区风险智能感知与应急救援协同、多源异构数据共享、信息融合与快速应急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构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研发“一体化监测、智能化预警、多信息融合、整体式管控”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形成风险评估、数据治理、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打造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先行示范的区域样板,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近日,由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新兴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深圳成功召开。疫情期间,为保障会议顺利召开,设置了多个分会场,外地人员以远程视频会议形式加入研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深圳市科创委、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等单位,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郭仁忠院士以及中国安科院、清华大学、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哈工大(深圳)、南科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航天智慧院、常州大学等所属公共安全领域知名专家8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南方新兴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定向项目,于3月20日,由安全研究院牵头申报成功。
  该项目是深圳市以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为契机,以安全科技创新支撑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托“双一流”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布局、积极谋划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布局的针对深圳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重大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防控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
  项目将针对深圳超大型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突破风险演化规律认知与动态评估、边坡与老旧建筑的星-空-地-体综合监测、城中村电气火灾可视化监测预警、社区风险智能感知与应急救援协同、多源异构数据共享、信息融合与快速应急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构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研发“一体化监测、智能化预警、多信息融合、整体式管控”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形成风险评估、数据治理、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打造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先行示范的区域样板,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可满足深圳市各级政府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迫切需求,还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城市推广应用,为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该项目的牵头主持单位――“安全研究院”是深圳市政府在“12・20”光明滑坡事故后创新设立的城市公共安全综合研究机构,首创国内公共安全技术研究机构企业化运作机制,首创国内公共安全研究宽口径、多领域模式,在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立4年来,始终致力于城市公共安全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研究,逐步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服务城市公共安全的六大核心能力,探索出了一条“以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高效响应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需求”的创新道路,为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在深圳市、区、街道及各行业领域围绕区域风险评估、违法建筑排查、电气火灾监控等开展项目300余项,总金额超5亿元,在行业领域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系统平台开发方面拥有大量的技术储备和积累,为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的成功申报,不仅彰显了安全研究院作为创新主体的引领作用,更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创新支持和投入力度,“南方新兴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的研究内容,特别是需要落地示范的应急管理大数据管理、城市安全风险态势分析与监测预警、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等,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科技信息化工作的“一库、三中心、N系统”的总体架构相互支撑,体现“依托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将项目研究引领与工程试点建设相结合,强化科技创新落地实用”的深圳特色。
  “安全研究院将以此次牵头主持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契机,在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区驱动’的背景下,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的支持下,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稳步推进项目研究与落地实施,真正形成主动、精准、智能化、整体式风险管控能力,全力推进‘一库、三中心、N系统’建设,为全国创新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安全研究院院长倪绍文表示。
  该项目得到了深圳市科创委的大力支持和推荐,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等4个市局、罗湖区应急管理局等5个区局以及7个街道和部分社区对项目申报予以大力支持,并作出应用示范承诺,据最新情况,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罗湖区均已将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示范列入2020年重点工作。此外,项目还聚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安科院、哈工大(深圳)、南科大等10家公共安全领域优势科研院校和科技企业,拥有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消防与应急救援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将大力支撑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科研探索和创新实践。
  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作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安全科技创新典范,项目总经费1.2亿元,将在2年时间内研发形成1套技术体系、13份标准规范、30个模型、14套系统平台、54项知识产权、41份科技报告等科研成果,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深圳全市、5区、4街道、2社区等多层级应用示范,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管用、适用、好用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整体效益,为深圳市乃至我国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主流安防红外探测技术介绍

    由于移动探测器通常基于探测入侵者辐射热量变化的被动红外线(PIR)技术,往往只要遮盖住探测器就能轻易骗过。防遮挡系统就是在探测器镜头被 覆盖或被挡住时触发警报,而今天的防遮挡探测器的技术已得到进一步提高,即使将透明发胶喷到镜头上也会触发警报。因此,一种被称之为“多点防遮挡和集成喷 涂检测”技术就能充分保证探测器的探测可靠性。它包括镜后测光功能、红外线接收器反射功能和集成喷涂检测等功能,镜后测光功能可防止物质流过探测器正面; 红外线接收器反射功能可防止物体接近或遮挡探测器。

    2024年4月13日
  • 天津要求公众聚集场所电梯配备视频监控设施

    条例表示,未配备视频监控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电梯使用单位未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公示规定信息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2024年6月16日
  • 人工智能“走进”天津 这些领域即将融入应用

    11月28日,在天津静海区人工智能知识教育普及活动中,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胡清华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做了精彩的宣讲报告,阐述了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

    2024年4月18日
  • 可视对讲在智能住宅与智能小区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国际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住宅功能也日益增强,智能住宅与智能小区应运而生。 

    2024年4月8日
  • 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10月14日,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宣布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将于2019年11月20-2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

    2024年1月30日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

    4 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