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警察究竟有多厉害?

“上海是最安全的城市,留在这里很安心。”德国人拉斐尔是海德堡公司的运营经理,2015年以来一直生活在上海,即便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也未曾离开过上海。

  一屏观天下 一网管全城
  上海坚持科技兴警打造智慧新警务
  “上海是最安全的城市,留在这里很安心。”德国人拉斐尔是海德堡公司的运营经理,2015年以来一直生活在上海,即便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也未曾离开过上海。

数据警察究竟有多厉害?
  作为一座国际化超大型城市,如何在警力有限的条件下让上海的平安更富品质?
  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兴警战略,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新时代上海公安工作提档升级,助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安全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一年来,全市刑事案件下降35.7%;在第三方评估中,上海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再创历史新高。
  智能防控,让平安触手可及
  上海公安机关持续推进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打造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延伸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感知触角。目前,全市已有1万余个居民小区、2800余栋商务办公楼宇完成智能安防建设,90余万个安防感知“神经元”时刻关注着治安态势的风吹草动,推动公安工作重心由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
  基于“公安大脑”全量汇聚的“神经元”感知数据,数据警察研发出一大批融汇全警经验、注入人工智能的系统模型,将刻画违法犯罪行为的数据即刻推送至一线执法民警手中的智能警务终端,大幅提升公安执法办案效能。一年来,全市“两抢”和入室盗窃、入民宅盗窃案件均下降五成以上,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首次出现“拐点”,入室盗窃、入民宅盗窃案件破案率均超过六成。
  按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总体框架,上海公安机关还积极推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与街道乡镇层面的网格中心、综治中心平台融会贯通,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共用、智能派单,实现政府相关部门依责响应、及时处置非警务类风险隐患,使实有人口登记、群租、高空抛物、车辆乱停放等一批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能安防体系,会同各方筑牢联防联控圈层,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间,协助有关部门找到确诊病例108例,占到本地确诊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有效阻断疫情输入传播风险。
  智慧交通,让道路畅通有序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运用’公安大脑’进行研判,给出信号控制的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运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以来,全市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融入交通管理,试点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参与者,使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外环线内1300余个路口。
  在外滩、国展中心等130余个路口建成应用国内首创的“行人过街提示系统”,自动检测、提示警告闯红灯违法行为,成为上海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逐步推广多功能、复合型电子警察,进一步织密非现场执法网络,研发解决机动车噪音、隧道内驾车不开灯等问题的新型电子警察,道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
  一年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城区道路交通常态“泛绿”。上海在“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
  2020年,上海市公安局将同市交通委等部门协作,全面推进城运系统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建设,通过”路网可计算、人车可测量、动静相结合”,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着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
  一网通办,让服务温暖贴心
  为打造“一网通办”品牌,上海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年来,上海市公安局采用下放审批权限、推进数据共享应用等方式,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和材料,实现办理时限平均减少58%、办事材料平均减少52%。同时,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归集与应用,目前已全量归集了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21类5500余万张高频电子证照。
  目前,上海市公安局已将全部71个审批事项和67个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门户,其中72项实现“零跑动”办理,其他66项也实现只跑一次就能办成。此外,还将172项个人常见业务接入“随申办”APP,240项事项接入“随申办”小程序,方便群众随时、随手办理。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办理公安业务,上海公安机关已在全市268个派出所建设“综合窗口”,实现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高频业务的“跨警种”综合性办理。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公安局还推出6项业务“不见面办理”,推行居住证自动签注,无需持证人前往办理,推出驾驶证审验换证、机动车检验等车驾管业务自动延期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已累计办理30余万笔,线上办事率提高了20%。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ToF传感器能成为物联网传感器的新宠吗?

    从去年开始,一票传感器厂商和手机厂商的目光都投向了ToF传感器。直到今年,英飞凌、AMS等传感器厂商,以及苹果、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商仍在不断推进ToF传感器的技术和应用升级,可以推测,ToF传感器不仅是火了,它已经来了。

    2024年4月5日
  • 秋田科技亮相新疆2013第八届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

    秋田科技展出了一系列先进的高端产品,它们包括一线通射频共缆、光端机、双绞线、抗干扰器、视频叠加器、楼层信号叠加器和最新研发的一纤通高清传输器等安防传输中端设备。

    2024年4月17日
  • 杭州高新区召开数字安防综合系统建设工作会议

    3月7日,杭州高新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数字安防综合系统建设工作。杭州高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区长詹敏,区党委副书记俞少平,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周建杭出席会议。

    2024年4月18日
  • 珠海依托移动警务提升警务效能

    珠海市公安局紧贴实战,围绕指挥调度、执法办案、治安防控、警务协作、队伍管理等方面深入拓展移动警务应用,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移动应用体系。珠海公安移动警务平台已上线40个公安移动应用,警务工作移动化模式迈上新台阶,极大地提升了珠海公安警务效能。

    2024年6月14日
  • 从故事到模式 看智慧停车鼻祖如何打通商业模式

    秉持环保理念闯入智慧停车行业的ETCP创始人谭龙告诉记者,ETCP早在今年三月,第一笔收入就已经进账,按照其对ETCP的战略规划,谭龙表示,ETCP已经完成从资本到资产的转化之后,如今第三步–变现阶段也已走通,从1.0到2.0的跨越,其商业模式已形成闭环。在其他停车企业还在资本阶段苦苦打拼的时候,ETCP的发展可谓之神速。

    2024年4月10日
  • 福尔摩斯式“时空推演”看力维人脸大数据系统如何精准追踪目标行为轨迹!

    随着人脸识别在公安领域应用日趋成熟,基于大数据技术,并结合目标对象过去的行动轨迹图像信息,以“时空推演”的方式,帮助警察预测出目标嫌疑人未来的活动范围与轨迹,这种领先的技术手段在公共安全领域逐渐展开应用。

    2024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