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蜂窝网络技术优势

与传统物联网感知层不同,NB-IoT的组网结构更加明确,感知层节点可以直接与小区内的基站进行数据通信,从而避免了组网过程中潜在的路由安全问题。NB-IoT感知层节点与小区内基站的身份认证应是"双向的",即基站应对某个NB-IoT感知节点进行接入鉴权,NB-IoT节点也会对当前小区基站进行身份认证,防止"伪基站"带来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很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Zigbee、WiFi、蓝牙、Z-wav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另一类是LPWAN(low-powerWide-Area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即广域网通信技术。LPWA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3GPP支持的2/3/4G蜂窝通信技术,比如EC-GSM、LTECat-m、NB-IoT等。


从大的优势来看,NB-IoT蜂窝网络作为全球通用IoT新兴技术,与3G、4G等宽带技术相比,NB-IoT作为窄带的代表,拥有远超2G技术的信号覆盖能力,以及广覆盖、多连接、低速率、低成本、少功耗、优架构等特点。而且NB-IoT网络可以直接部署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网络和目前长期演进的(LTE网络),即可与现有网络基站复用以降低部署成本、平滑升级。


与传统物联网感知层不同,NB-IoT的组网结构更加明确,感知层节点可以直接与小区内的基站进行数据通信,从而避免了组网过程中潜在的路由安全问题。NB-IoT感知层节点与小区内基站的身份认证应是”双向的”,即基站应对某个NB-IoT感知节点进行接入鉴权,NB-IoT节点也会对当前小区基站进行身份认证,防止”伪基站”带来的安全威胁。


与传统的物联网传输层相比,NB-IoT改变了通过中继网关收集信息再反馈给基站的复杂网络部署,解决了多网络组网、高成本、大容量电池等诸多问题,具有整个城市一张网,便于维护管理,与物业分离更易寻址安装等优势。


本地Mesh组网以zigbee为首的安全性已经被市场验证,NB-IoT的感知层与传输层通信功能完全借助于无线通道,可以类似计算机网络和LTE移动通信的传输安全标准,端到端的身份认证机制、密钥协商机制,为NB-IoT的数据传输提供机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同时也能够有效认证消息的合法性。


另外,NB-IoT还有很多优点,大约只消耗180KHz的频段,终端PSM模式用5号电池理论支持10年,NB-IoT从检测城市到检测家,芯片成本大概1美元,模组大概5美元,有支持组播、连续移动性、新的功率等级等等。

NB-IoT蜂窝网络技术优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5.5G呼之欲出 带来丰富应用场景

    近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国际信息港建设开通了北京地区首个5G-A实验基站,并已完成5G-A实验室的通感一体和无源物联外场建设。北京将立足现有5G网络,发挥市场规模和产业体系优势,从…

    2024年3月5日
  • 高通携5G等“黑科技”亮相进博会 展现合作新空间

    2018年1月,高通与领先的中国厂商宣布了“5G领航计划”,与包括联想、OPPO、vivo、小米、中兴通讯、闻泰科技在内的企业深化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在5G时代助力中国厂商取得先发优势,拓展全球市场。

    2024年4月13日 资讯
  • 苗圩: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

    物联网等战略性产业已越来越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关键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做好引导,统筹协调中央及地方资源,与全球产业界共同努力,打造产业新生态、发展新格局、经济新动力。

    2024年4月18日
  • 自然灾害频出 物联网技术助阵防与救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难在近几年频繁出现,而作为新兴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在面对灾难时也将更多的应用到灾难的预防与救援当中,RFID、无线传感、GPS全球定位、条码技术等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很好的技术保障。地质灾害,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防与救。

    2024年7月27日
  • 北京邮电大学成立创新研究院 设人工智能等五个方向

    7月19日,北京邮电大学创新研究院在该校宏福校区正式揭牌成立。记者了解到,创新研究院下设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功能材料、网络空间安全和军民融合技术五个方向,逐步建设为五个研究院,打造研究院集群,形成科技创新聚集效应。

    2024年4月17日
  • 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

    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使人难以逃生。因此社区防范的现代化、智能化,居民财产的防盗防劫已成为每个家庭必需解决的问题。而智能安防产品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202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