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还没捂热乎,6G就来了?三星刚刚发布6G白皮书!

7月15日消息,三星近日发布了名为《下一代超连接体验》的6G白皮书,主要对6G未来的大趋势、可能带来的新应用、6G新特性以及6G落地的进程等进行了判断。

  7月15日消息,三星近日发布了名为《下一代超连接体验》(The Next Hyper-Connected Experience for All)的6G白皮书,主要对6G未来的大趋势、可能带来的新应用、6G新特性以及6G落地的进程等进行了判断。
  三星预计6G标准完成建立并初步实现商业化大约会在2028年,而大规模商业化要等到2030年左右。三星白皮书称,未来6G的峰值下载速率大约为1Tbps(1000Gbps),大约是5G的50倍以上,并且延迟将小于100μs(万分之一秒),只有5G的十分之一。
  一、沉浸式XR成为可能,终端算力问题要解决

5G还没捂热乎,6G就来了?三星刚刚发布6G白皮书!
  在6G技术的支持下,真正的沉浸式VR、AR、MR体验都将成为可能,移动设备将可以投射出高保真的全息图像,而数字复制(digital replica)技术的实现也将消除瓶颈。6G时代,汽车、机器人、无人机、家电、显示器都将与互联网相连。
  当然,6G的实现还需要高性能硬件、架构的支持并保障安全问题,比如移动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如何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三星称AI将在6G技术开发的初始阶段就进行介入,加快技术的推进的速度。
  另外,白皮书介绍了实现6G所需要的一些重要的辅助技术。其中包括太赫兹(THz)频段的使用、增强高频段信号覆盖范围的新型天线、网络拓扑、频谱共享和AI在无线通信中应用等技术。
  二、5G还未成熟,谈6G是不是早了点?
  三星认为,6G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超连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将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加速6G的研究,三星研究部门心去年5月就成立了高级通信研究中心,并在多代通信技术的经验和能力积累之上,开展了6G技术的研发工作。
  三星相关负责人Choi说,“虽然5G商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为6G做准备永远都不会为时尚早,因为从研究开始到新一代通信技术实现商业化通常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
  2019年3月,在芬兰全球首届6G峰会上,70位来自各国的通信专家商议拟定了全球首份6G白皮书《6G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当时的白皮书就指出,6G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到100倍。
  不过目前看来,韩国5G建设远未达到标准,5G网络实际传输速率仅为4G的三倍多,远远低于20倍的标准。而5G建设推进速度最快的中国,在年底可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和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可以说,6G的前景固然广阔,但5G的潜力还远未完全激发出来,全球5G网络建设也仍在路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国务院:2022年底前全国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在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方面,通过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推广移动政务服务等四项举措,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在推进公共支撑一体化方面,通过统一网络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五项举措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在推进综合保障一体化方面,通过健全标准规范、加强安全保障、完善运营管理、强化咨询投诉、加强评估评价等五项举措,确保平台安全平稳规范运行。

    2024年7月27日
  • 南京46个场站有了安保志愿者

    公交场站是公交车辆最集中的场所,南京公交场站公司动员组织公交场站公司机关干部和南京市公用事业技校师生,组建了300人的“服务青奥”安保志愿者队伍,加强公交场站的安保力量。

    2024年6月15日
  • 超越GPS量子光子芯片有望革新未来的无人机导航技术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光子芯片,这种芯片可以取代无人驾驶飞行器目前使用的陀螺仪,使它们能够在全球定位系统信号受到干扰或无法使用的地方飞行。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称为弱值放大的量子技术,旨在通过小型光子芯片提供与光学陀螺仪相同的灵敏度水平,从而有可能改变无人机的导航方式。

    2023年11月21日
  • 亚信安全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网络安全威胁报告

    近日,亚信安全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网络安全威胁报告》,报告显示APT攻击在本季度持续活跃,特别是RottenTomatoAPT组织瞄准企业用户以窃取机密信息。

    2024年1月30日
  • “安防+大模型”360智慧生活发力人工智能,用“智见”守护用户安全

    摄像头、可视门铃、行车记录仪等安防产品已被人们熟知,这些产品虽然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破局”――如何进化产品,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如何加大“To B”端的应用深度,这些都是厂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被人熟知的安防产品相比,人工智能则是让人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2024年3月21日
  • 带气接线作业的安全技术

    带气接线作业的安全技术

    202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