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时代来临:数据挖掘,如何改变世界?

2014年,“大数据”全面进入人们视线,2015年、2016年“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一连串新鲜词汇又如同雨后春笋般,从全球日渐肥沃的数据土壤中拔地而起。日前,中国国际大数据挖掘大赛总决赛颁奖礼在贵州贵安新区大学城举行,用一场科技盛宴诠释了DT时代的到来。

  欢迎来到DT时代!靠表情就能安检、一秒钟就能下载5部电影、黑科技可以融合一切,你准备好了么?


  2014年,“大数据”全面进入人们视线,2015年、2016年“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一连串新鲜词汇又如同雨后春笋般,从全球日渐肥沃的数据土壤中拔地而起。日前,中国国际大数据挖掘大赛总决赛颁奖礼在贵州贵安新区大学城举行,用一场科技盛宴诠释了DT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 不止能陪你下棋


  如果说AlphaGo与柯洁巅峰对决,让人们了解了AI,那么,在“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挖掘大赛”中荣获数字经济贡献奖一等奖的“阿尔法鹰眼”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


  AlphaGo是否真的无懈可击呢?似乎,人类的“秘密武器”,只剩下“拔网线”了。然而,“WIFI焦虑”对于今天的人工智能而言,也已不再是问题,而且,陪你下棋也只是AI应用的冰山一角。


  回到191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提出了“VER前庭情感反射理论”:前庭是负责人类移动和平衡的主要器官,可以准确反应我们的情绪状况。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我们难以通过肉眼来准确判断前庭的细微变化,所以,这一理论并没有实现规模化的应用。


  如今,“阿尔法鹰眼”以“VER前庭情感反射理论”为基础,结合视频采集、挖掘分析技术,实现了人工智能在情绪识别方面的重大突破。如同犀利的鹰眼,它通过细致到0-1000μm振幅以及频率为0-10Hz的肌肉振动来建模分析,突破局限,覆盖了传统人脸识别技术不可检测的盲区。


  “‘阿尔法鹰眼’是可以拔网线的。”创始人王立英博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和传统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不同,他们只检测情绪,不需要数据库比对,而且3到5秒钟就可以给出判断结果。在安防领域,即使作案后的犯罪分子整容,也能被‘阿尔法鹰眼’通过监测其不可控制的生理反应――肌肉微振动筛选出来。对情绪和认知的研究还可以建立基于EQ的大数据,实现更广阔的应用,拓展到疾病筛查、金融风控等领域。


  封装新技术 打造万物互联


  和“阿尔法鹰眼”一样,从大赛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646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众智云基站”也广受评委好评,最终夺得“数字经济贡献奖”特别奖。


  在工业上,精密仪器和设备需要实时在线、精确传输,对网络的要求更高。目前,普遍使用的WIFI产品存在布点多、切换差、管理难的问题。相比而言,华为、爱立信等传统基站更加稳定,但是成本也更加昂贵。


  “众智云基站”以2004年北电研发中心的团队为基础,2010年开始,花了七年时间实现基于通用Intel X86 CPU架构的5G软基站,让用户像布置WIFI一样,用少量云基站实现大范围大流量移动通信覆盖。更妙的是,这个X86架构云基站还是业内第一个可以支持应用部署的移动边缘计算基站。


  “我们突破了传统WIFI搭建物联网的方式,解决WIFI的信号覆盖面积小,可接入设备数量少,速度慢,成本高的问题。”贵州云基众智技术有限公司的杨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除了传输速度快、架设便捷的优势外,我们同时也是业内首个融合无线接入和边缘计算的专网基站,通过前端预处理可以节省90%的带宽,提升10倍响应速度。”


  “通过大赛,我们见证了贵州在大数据领域的进步。从第一届的商业模式,到第二届的智能硬件,再到今年的全面融合,大数据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认为,“贵州诞生的‘众智云基站’就是力证。”


  黑科技走下神坛 融入生活


  正如韩亦舜所说,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从IT到DT,贵州确实抢先了一大步。无轮是交通领域的基础建设、运营维护、公交优化、异常监控,还是前沿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异构数据融合、城市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正从云端悄无声息地融入生活。


  “数据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量上,真正核心在于利用创新的方法去挖掘,并结合产业和市场实现应用价值。”“宰相停车”的项目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除了参加决赛,我们这两天也参观了贵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了解很多落地政策,对贵州的大数据发展前景看好。目前也正在考虑把覆盖全国重点城市的停车云平台建设在贵州。”


  针对成本高昂,车位管理分散,消费需求分散三大停车难题,由中国建筑技术集团牵头的“宰相停车”,通过产业基金跟进,建设大投入大产出的重资产项目,融合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化立体停车场建设和普通车库数据化改造。“宰相停车”旨在构建智慧城市静态交通体系,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在2022年,该项目可在全国10个城市,建设100个停车场,自营5万个停车场,积累庞大的静态交通数据。


  “数据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钥匙,正在打开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门。”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向记者表示,“中国在20世纪主导了世界的制造业,未来,全面融合将进一步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各个行业,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很明显,贵州已经走在了前面。”

DT时代来临:数据挖掘,如何改变世界?
阅读剩余 51%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互联网金融的“救星”:未来,生物识别能做什么?

    如何减少安全漏洞、保护用户数据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最为关心难题之一,而生物识别技术恰好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安全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为其在安全与便捷之间建立了平衡点。

    2024年11月8日
  • 2017年互联网投资趋势:关注智能安防转型

    近期,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召开2017(第七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并发布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7年发展趋势》报告。

    2024年4月6日
  • 全球顶尖科技将亮相京交会“智慧城市”专题

    4月30日上午,2019年京交会会前集中采访在“智慧城市”专题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智慧城市”专题将聚焦展示国内外最先进的智慧城市技术研发成果,目前筹备已全部完成。

    2024年4月13日
  •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安检总站再现安检新举措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尖端科技的更迭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使用手机、移动端办理乘机手续的旅客也日益增多,为更好的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旅客扫码进入自助验证闸机,识别结束后可快速通过,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旅客的通行效率。

    2024年7月27日
  • 人脸识别技术,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开始让消费者产生恐慌,“我的人脸信息还安全吗?”已成为普通民众的疑问,那么人脸识别业务场景的风险到底有哪些,企业应该如何做到安全建设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两个关键问题。

    2024年4月5日
  • 人工智能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人类对人工智能一直非常着迷,好莱坞给大众塑造了众多未来世界的场景,却也使人工智能被过度神化而给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距离感,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悄然走…

    2024年4月3日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