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赋能人类美好生活

在人工智能这一关乎全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胸怀和担当,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和战略高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并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从无人驾驶汽车、快递机器人,到手机语音助手、面部识别软件,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年,“元宇宙”话题频频冲上热搜,让人们对未来的智能生活充满向往。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悄无声息地步入军事和安全领域,机器狗、巡飞弹、无人机等武器装备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正在颠覆人们对传统战争形态的认知。

自人工智能技术诞生之日起,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将其称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亨利・基辛格等知名人士也纷纷就人工智能引发的安全风险发出了警告。美国硅谷众多高科技公司甚至成立了“人工智能联盟”,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挑战和道德伦理问题。

随着关于“人工智能末日”的头版标题和时事评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将把人类带往何处?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技术领域,成为一个深刻而宏大的哲学命题。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让人类变得毫无用处,甚至担心人工智能有一天会终结、反噬人类。一些团体呼吁限制特定类型的人工智能研发,尤其是禁止相关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近年来,联合国开始讨论如何应对“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就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制定了建议文件。

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赋能人类美好生活

面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这一紧迫而重要的话题,大国的理念、政策和行为至关重要。遗憾的是,美国作为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口口声声称自己在“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但实际上奉行的却是“美国优先”“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美国非但不愿与国际社会分享发展红利、促进共同安全,反而以意识形态划线,频频挥舞单边制裁大棒,大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动辄对别国发动“芯片战”,企图将发展中国家排除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之外,加剧了国际安全治理体系的分裂倾向。在联合国“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政府专家组讨论中,美始终持消极态度,拒绝接受任何硬性约束。

在此情况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亟待注入一股“正能量”。各国应在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完善人工智能规范、填补人工智能法律制度空白等方面加大投入,防止技术滥用、误用乃至恶用,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在人工智能这一关乎全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胸怀和担当,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和战略高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并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2021年9月,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今年3月,中国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基于自身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政策实践,近日中国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呼吁国际社会坚持“伦理先行”,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落实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研发、使用等各个层面。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在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就人工智能伦理问题达成国际协议,在充分尊重各国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和实践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旗帜鲜明地反对在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小院高墙”、刻意阻挠他国技术发展的做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需要各国共同参与,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被排除在外。中国在立场文件中提出的主张符合时代潮流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心声,是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与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携手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取得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际社会携手努力下,各国一定能找到驾驭和规范人工智能的方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人类美好生活。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美欧首个全面人工智能协议达成,对我国影响几何?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近日,美国与欧盟达成了一项号称“关乎互联网未来”的人工智能合作协议。 这项名为“人工智能促进公共利益行政…

    2024年2月24日
  • 《AI框架发展白皮书(2022年)》发布 探讨AI框架技术发展

    《白皮书》指出,AI助力当前经济社会步入智能经济时代。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发展的重塑时期,人工智能作为其中重要的使能技术,对激活实体经济具有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对构筑国家科技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4年1月28日
  • 安徽省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在建设重点方面,提出建设智能语音(中国声谷)产业基地、智能机器人基地、智能家居基地、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类脑智能产业基地。其中在智能家居基地方面,重点支持智能传感、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大力开发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洁具、智能安防等智能家居产品,实现家居产品的人机对话、行为交互、设备互联和协同控制等。

    2024年1月30日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空间广阔

    报告强调“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2024年3月13日
  • 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实体经济

    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041亿元人民币,产业投融资金额为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4%。随着相关科技成果不断落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2月15日
  • 人工智能“走进”天津 这些领域即将融入应用

    11月28日,在天津静海区人工智能知识教育普及活动中,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胡清华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做了精彩的宣讲报告,阐述了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