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智能化、赋能智慧蓉城运行

《规划》明确了要增强人工智能产业的显示度和竞争力为导向,锻造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长板,聚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发挥成都本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聚焦发展智慧零售、智能建造产业;响应重大战略安全需要,加速数字碳中和、智慧农业产业布局,赋能智慧蓉城运行,构建“4+2+2”产业智能化体系。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等4部门于2022年12月28日联合印发《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要增强人工智能产业的显示度和竞争力为导向,锻造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长板,聚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发挥成都本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聚焦发展智慧零售、智能建造产业;响应重大战略安全需要,加速数字碳中和、智慧农业产业布局,赋能智慧蓉城运行,构建“4+2+2”产业智能化体系。

1、推动产业智能化

智慧医疗。

充分发挥成都在医疗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快未来医学城、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成都健康医学中心建设,促进数字化医药研发生产、智能诊疗、远程医疗、智能理疗等重点领域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支持建立远程医疗监测和诊断平台,开展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研发应用,重点支持手术机器人及其操作系统研制,到2025 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医疗产业,占据未来医疗产业制高点。

成都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智能化、赋能智慧蓉城运行

智慧金融。

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智慧决策、人脸识别、声纹识别、静脉识别、智慧预测、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围绕技术、数据、场景、专家等核心要素,打造智慧金融应用创新平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国家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持续深耕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客服及监管科技等优势领域,打造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支持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流程改造,加快探索在支付结算、授信贷款、征信、数字票据、供应链融资、证券投资、保险服务等多样化金融场景下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

以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四川试验基地等项目建设为牵引,开展基于北斗导航、5G 的云边协同的车联网应用,加快推动厘米级定位、超视距感知、高精度地图、实时数据采集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产业化,围绕智能整车设计、自动驾驶、车辆传感器及器件等重点领域开展新产品研发,提升成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基于云端调控的车路协同模式,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加快新一代全自动运行列车控制技术研发,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智能化水平,探索超级高铁、空中飞车、内嵌式磁浮交通系统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

智能制造。

推进研发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跃升,攻克智能机器人中心计算、感知、任务编译、执行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装配加工、物流搬运等工业场景的自适应机器人。加快自主无人制造,加强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前沿技术以及操作系统等产业化布局,聚焦半导体、家电、医疗、新零售等细分行业,培育优秀协作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智慧供应链,培育汽车、装备、电子、钢铁、石化、都市型工业等优势产业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

智慧零售。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深度订制化、场景交易个性化、行业界限融合化的“无边界”新零售模式。加快电商模式创新,鼓励内容电商、拼团电商、体验经济等多样化社交电商平台发展,培育更多新生活细分市场。集聚培养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直播电商平台,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直播电商基地。创新社区零售模式,加强无人超市、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超市等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到 2025 年,智慧零售产业跻身全国前列。

智能建造。

发展数字孪生城市新形态,重点推广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加强时空大数据管理、地理监测、高精度地图、地理实体等新型测绘能力建设,支持城市空间、楼宇精细化管理等领域智能服务业态发展。打造城市管理智能体,鼓励运用数字技术构筑城市生命体的“眼(感)、脑(知)、手(用)、脉(传)”,构建前沿技术融合创新、示范应用集中展示、多方主体参与的城市级产业生态平台。到 2025 年,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智慧农业。

发挥天府现代种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功能,推进智能考种分析、智能植物生理性状分析产品研发,夯实天府粮仓本底,贡献更多源于成都的种业前沿“硬核产品”。研发空天地一体化农业智能遥感监测和产出品可追溯鉴证系统、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和虚拟现实系统、劳作替代装备和适配辅助机器人等,推进智能化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

2、赋能智慧蓉城运行

以提升超大型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衔接智慧蓉城“6+8+N”总体部署,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打造精细化治理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做强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市级“城市数据大脑”,完善区(市)县“城市大脑”,建设市、区(市)县、镇(街道)三级协同联动的“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向下延伸至村(社区)、网格形成五级应用。强化“城市大脑”中枢作用,全面推进城市各级各部门指挥系统、应用平台和实时数据加速向“城市大脑”对接汇聚,建立关联数据资源智能更新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分级应用的协同体系。打造数字孪生基础平台,广泛汇聚基础地理信息(GIS)、建筑信息模型(BIM)和物联感知(IoT)数据,构建时空关联、虚实映射的“CIM+”应用体系。建设治理服务场景体系,扎实推进成都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场景建设工作,打造一批典型的智能治理场景和样板,研究制定符合智能社会治理需求的新理论、政策标准和治理机制,构建“应用场景建设+社会治理实验+体制机制科学完善”的城市治理体系。重点围绕智慧大运、疫情防控、交通管理、应急管理、智慧公安、水务管理等领域打造系列智慧应用场景,统一接入城市运行管理三级平台,横向打通各领域系统,纵向贯通各层级数据,推动城市运行事件分级分类协同和线上线下联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阅读剩余 42%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驱动“保税+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一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加工产品已涵盖苹果、惠普、宏、华硕、LG、SONY、华为等国内外7大一线品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占比已提升至约35%。

    2024年7月27日
  • 平安医院建设在平安城市中的解决方案

    导读:创建"平安医院"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024年1月19日
  • 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

    人工智能的现状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的科学。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的普及,人…

    2023年9月23日
  • 2007国内安防行业分析

    中国安全防范事业开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安全技术防范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在我国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由于统计资料不够完善,统计数据中安防领域覆盖的范围、统计角度不一致,目前安防行业市场规模的数字有不同说法。

    2024年4月19日
  • 浙江理工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此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正是为响应国家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号召,顺应国家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重大需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积极布局和探索。

    2024年4月17日
  • 择高而立,向宽而行!熵基科技合作伙伴大会2024成功举办

    “熵基科技合作伙伴大会2024”大会以“择高而立,向宽而行”为主题,采用了“主会场+分会场”的会议形式召开,吸引了数百位产业界专家、合作伙伴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时代新趋势、新机遇,擘画合作发展新蓝图。

    2024年6月23日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