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全面推进生态环保智慧化管控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2023年,六五环境日主题的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保智慧化管控作为践行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为推进智慧化监管,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在山东省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和滕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下,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全力打造“全面感知、自动分析、及时预警、锁定打击”四位一体的智慧环保平台,发挥了污染底数“摸得清”、分析预警“反应快”、实战运用“功能强”三大作用。2021、2022连续两年度入选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2023年1月,入选全国“2022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

打破壁垒、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化管控体系

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环境安全”三大核心业务,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发形成“一个平台、两类终端、十五大版块”。

滕州:全面推进生态环保智慧化管控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是绘制环境监管“一张图”。坚持“外通行业壁垒、内聚科室合力”,全方位收集整合6个国控站点、21个镇街空气站、96家在线监测、230家视频监控和420家用电监管等前端感知设备环境数据,同步融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环境信访等监管数据,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授权共享数据27项,关联平台数据2500余万条,录入本地数据3万余条,融合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库”,形成了环境监管“一张图”。

二是实现环境信息“一键查”。在开发电脑端的基础上,同步打造手机端APP,将所有版块融入手机平台,拓宽应用渠道。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查看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企业位置可一键导航,环保负责人电话可直接拨打,极大方便了日常监管和数据调取。借助《环保那些事》《小茜说环保》等宣传产品,打造滕环靓影品牌版块,直观展现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持续擦亮枣庄滕州生态环境名片。

三是推进环境治理“一体化”。以排污许可证为基础,通过收录企业生产和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信息,关联人工监管和非现场执法信息,打造污染源“一企一档”,实现了“一次点击、全部展现”。在大气版块,接入国家气象总局实时风向数据,提高排查精准度和执法效率,通过模块分析,近3年数据变化情况、区域均值与各站点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围绕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通过“水系一张图”,结合线上数据和线下监管情况,可准确判断污染源及污染区间,为开展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

快速分析、精准预测,构建实战化运行模式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预测发展趋势,推送预警日志,回溯监控数据,实现了“预测—预警—回溯”全链条管理。

一是精准“可预测”。坚持前瞻性思维,强化分析研判功能,结合三个国控水站和历史人工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精准预测未来2-3天河流水质的数据变化趋势,便于提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建成运行以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均同比改善9%以上,三条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二是智能“可预警”。为420家企业的生产和治污设施同步安装用电采集设备,当治污设施停运时,平台立即将预警信息推送至企业负责人,15分钟之内不开启治污设施的,工作人员电话提醒,30分钟之内仍未开启的,平台推送至执法人员现场执法。目前,已推送各类预警信息1.4万余条,有效破解了辖区企业数量多、执法人员少的难题,切实提高了环境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是证据“可回溯”。坚持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在230家重点企业、点位安装摄像头,当污染源排放数据异常时,通过倒查视频监控数据,判断非法排污可能性,定点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工业园区安装4处高空高清摄像头,便于对工业污染源、道路扬尘、秸秆禁烧等工作实施统筹管控。

事前防范、全程网办,融入现代化发展理念

借助智慧环保平台,环境监管从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变为前端防范,助力企业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生态环境优势逐步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一是“可视执法”确保执法公正性。通过搭建可视化执法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借助无人机和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确保执法规范化,维护了企业的合法环境权益。依托平台、借助互联网,在指挥中心可同时查看16路实时视频回传,辅助语音通话、远程指令等功能,可实时对企业环保治理进行远程业务帮扶指导。

二是“业务查询”助力经济快发展。根据项目批复情况,在业务版块,动态调整年度排放总量数据,便捷查看量余量,统筹使用总量指标。通过“一企一档”,录入1023家污染源的生产、治理、排放等信息,推动精准减排,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大项目、好项目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

三是“智慧数据”促进隐患早消除。通过梳理近6年来的环境信访和各级督察信访件情况,按照时间、类型、区域等进行划分,形成“智慧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准确预测某个季节或某个区域环境质量变化可能引发的环境信访趋势,便于提前开展工作,及时化解污染隐患,运行以来,环境信访量逐年下降,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全面提升科学治理水平。

科技守护生态环境,智慧点亮绿水青山。滕州分局将继续发挥好智慧环保平台的科技管控作用,围绕“凡事皆可数、凡数皆可用、凡用皆有效”的打造目标,秉承“融合、创新、智慧、引领”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滕州力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以智能小区与物联网为基础展开“智慧开封”建设

    河南开封市是我国历史古城,在智慧城市热潮下成为2014年新增试点名单之列,“智慧开封”迅速展开,市住建局物业行业和直管公房管理科科长张桂生向我们进行介绍。

    2024年2月5日
  • 重庆3.4亿智能交通升级改造工程启动

    重庆作为国家科技部确定的首批9个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已建成交通指挥中心、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通信系统、视频车辆监测系统等七大子系统的智能交通系统。

    2024年6月14日
  • 场面火爆:科达亮相2012武汉和石家庄两地安防展

    3月5日~7日、3月8日~10日,科达率先亮相2012中国武汉公共安全产品反恐技术设备和警用装备展览会(简称武汉安防展)、2012年第十一届河北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简称河北安防展)。两地展会科达展台都迎来了大批观众,参观场面异常火爆。两地公安、政法等行业的相关领导也都亲临科达展台,对展示效果表示了高度赞扬。

    2024年4月15日 资讯
  • 多省市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科技创新中心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从而在价值网格中发挥显著增值作用并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对创新资源流动具有显著的引导、组织和控制能力。

    2024年1月28日
  • 江西省5G应用系列展示:5G+数字化治理

    进入数字化时代,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数字化治理的各个环节,5G+数字化治理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5G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2024年2月21日
  • 山东省东平县电子眼织就安全“天网”

    从去年5月份开始,东平县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投资1.23亿元,依照“三级四环五线”规划方案,安装监控10060个,监控平台19个,治安卡口24个,电子警察42个,实现了全县视频监控全覆盖。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