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式人工智能规范有序发展

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需要法治保驾护航。相信《办法》的实施能够在促进技术进步、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涵盖技术发展与治理、服务规范、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将于今年8月15日实施。

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随着算力爆发、海量数据资源汇聚,具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改变了知识信息的生成方式,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风险。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需要用户输入相关信息,若服务提供者非法留存用户信息或泄露用户信息,则将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行过程中,若加工整理的资料未经作者同意许可,则将侵害作者的著作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如果将涉及商业秘密的数据用来供人工智能学习,那么用户在使用时,就可能导致涉及商业秘密的数据被他人非法获取和处理,从而造成商业秘密泄露。

让生成式人工智能规范有序发展

法律是应对风险的有效工具。目前,我国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风险方面,已制定实施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标准化指南》等伦理规则及技术标准。这些构成了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风险防范体系,对于治理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相关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

不过,相较于其他人工智能技术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大算力、强算法特征更加明显,也使得其处理的数据量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深,从而更易引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等风险,并且风险隐蔽性更高、传导性更强、损害后果更为严重。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的广泛性也使其存在更多被人为滥用的风险,亟须专门规定予以特别规制。

此次,多部门联合制定《办法》,即是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挑战的重要举措。《办法》基本涵盖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应用过程中可能暴露出来的安全及风险问题。如为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风险,《办法》从义务和责任两方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行为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者违反相关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监管方式上,除了安全评估、算法备案、标识等制度外,还提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及其在有关行业和领域的服务应用,完善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监管方式,制定相应的分类分级监管规则或者指引。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办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特点的高度契合,体现了遵循创新与规制相结合的原则,既直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又鼓励创新应用、支持多方协作等,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营造创新成长环境。

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需要法治保驾护航。相信《办法》的实施能够在促进技术进步、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当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还只是人工智能发展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在追求自主意识、类人化、完全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过程中,各种新技术、新情况将层出不穷,面临的防范风险和维护安全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人工智能发展对法治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为此,有关方面要不断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不断完善法律规范、伦理规则及技术标准三者协调统一的风险防范体系,促进人工智能在法治轨道上前行,让技术更好造福社会。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小米、易华录、金山云联手 “数据湖”和“智慧城市”有新动作?

    11月12日消息,小米、易华录与金山云3家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运用各自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IoT方面的技术优势,在蓝光存储、湖/网盘、云计算、人工智能、IoT、智慧城市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形成湖盘/云盘、光磁一体化存储整体解决方案,共同开拓市场,推动数据湖项目和智慧城市项目落地

    2024年4月3日 知识
  • 青岛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5年建成人工智能应用和服务产业高地

    为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印发。青岛将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探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尤其要在工业互联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家居、超高清视频、智慧医疗等优势特色领域“趟出一条路子”,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青岛模式”。

    2024年1月27日
  • 人工智能有多难学

    人工智能的学习之难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复杂领域,其学习难度可谓相当之高。以下将从数学基础、编程技能和领域知识三…

    2023年9月22日
  • 金融科技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和管理。人工智能在做出贷款决策、提供客户支持、防止欺诈、预测信用、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现代金融科技公司知道人工智能的优势,热衷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他们的效率。

    2024年2月18日
  • 首届“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大赛以“兴智赋能”为主题,旨在吸引国内外优秀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参与,聚焦技术创新和应用赋能面临的痛点、难点,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工程化落地,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水平。

    2024年2月14日
  • 人工智能企业以算法聚焦整体解决方案 合作实现共赢

    人工智能公司拥有算法核心技术,但必须要落实产品化,要提出结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就使得他们必须要深入到行业,甚至要深入到具体产品的细节,弥补在软硬件一体化产品能力、行业解决方案能力、营销渠道能力和项目交付能力等等方面不足。而这些是传统安防企业擅长。针对安防行业存在大量的无法自己投入开发算法的普通安防企业,通过与AI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共赢。

    202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