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数据管理”案例分享

经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案例评审会遴选,数据管理主题,北京、山东等2个案例被评选为优秀案例,重庆、常州、成都等3个案例入选示范案例。下一步,将在2023年12月下旬于重庆组织现场颁发证书。

优秀案例导览

北京建设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共享融合系统,以应用为导向边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边提升数据高质量供给,并推动数据资源可信、安全、合规共享。

山东采用数据中台技术构建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数据资源体系,打造“生态环境数据超市”,主动提供数据服务,有力支撑多类业务协同。

示范案例导览

重庆串联起一个中台、一个中心、两个体系、N 个应用的业务架构,对数据管理能力进行提档升级,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撑降本增效,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常州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创新,搭建城市级生态环境数字底座,提升生态环境业务协同工作能力,有力支撑了精准治污。

成都按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统一标准、全程闭环”的“王”字形运转架构,形成标准统一、共享开放的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和统一业务应用体系。

优秀案例

北京市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共享融合系统

北京市建设了可信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构建“一入一出一库一指南一办法”的大数据管理体系架构,形成“大体量”汇聚、“多样性”处理、“时效性”流动、“高质量”治理、“高价值”转化、“强安全”防护的数据管理底座。一是在“一入”方面建设多链协同架构,包括监测存证链、共享交换链和司法取证链。监测存证链用于智能感知设备数据的上链采集,实现数据保真、防止人为造假;共享交换链将数据资源目录、数据申请、审批等行为上链,实现数据接入行为可追溯;司法存证链将相关环境诉讼证据上链,实现环境损害存证。二是在“一出”方面建立“1+N”市区两级数据可信安全共享交换网络,1指市级交换节点,N指区级节点。综合考虑数据安全分级、共享交换规模等,设计并实现了三种模式集成共享,一是针对环境部门自有及外部许可数据源,采用传统数据共享交换方式;二是针对跨层级、地域、系统、部门、业务数据,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共享交换模式与机制;三是针对有隐私保护需求的数据源,采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计算技术。三是在“一库”方面,实现对不同模态多源数据的整合、清洗、分层治理与存储。引入深度学习、聚类检测、异构图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化提升数据的可用性、可靠性、融合度。四是“一指南一办法”指导系统研建结合。制定“生态环境大数据+”数据数据采集、处理、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命名和编码规范、数据接入规范。编制多源生态环境大数据规范管理体系架构指南,为大数据平台构建、数据治理、数据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案和管理方法。

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数据管理”案例分享

山东省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

山东省通过建设“生态环境数据超市”,构建起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了省级数据向各市返还机制,数据服务变“市里向省里要”为“省里主动给”,有力支撑了各市生态环境部门用数据来决策、管理、服务。一是建设生态环境数据中台。以省、市两级监测数据为主,通过内部汇聚、部委回流、部门共享的 357 项数据资源,形成生态环境一本数据台账,对数据进行“一个入口”统一汇聚、“一个模式”统一治理、“一个出口”统一服务,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共享共用打好基础。二是打造“生态环境数据超市”实现共享共用。“数据超市”里既有实时监测数据的“生鲜区”,也有加工后数据产品的“百货区”,同时还有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区”,供各处室、单位和各市生态环境局共享共用,实现无条件共享数据直接获取,有条件共享数据限时反馈,最大限度助力各级各部门用数据决策、管理、服务。三是实现16 类综合业务协同。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组件式开发等方式,形成关于数据和应用的通用组件库,沉淀可复用的功能模块。基于数据中台支撑能力形成了 16 类综合业务协同功能,实现了业务应用系统的协同联动和省市监测工作的上下贯通。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

按照“按需归集,应接尽接”的原则,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资源池,具体包括一个中台、一个中心、两个体系、N 个应用。一个中台,即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中台,包含实时区、管理区和治理区。实时区主要用于存储业务实时性较高的数据,以准实时的方式将数据接入、清洗后进行数据共享、数据检索。管理区包含主数据和管理数据,主数据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可靠性,公共属性数据保证中台内部数据的统一、标准。治理区包含数据在不同层级之间的存储、转换、融合、拆分等操作,还包含数据的清洗、标准化。一个中心,即数据共享中心,以便捷的方式将数据从数据中台中提供给内部、外部应用系统。可支持 API 共享、数据库直连、数据文件方式进行共享。两个体系,即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运维体系。建立了标准规范体系,并对数据中台落地进行标准规范的检查、校验。建立了可靠的安全运维体系,有效保障跨层级、跨区域信息共享的规范与安全。N 个应用,基于数据中台及体系创建的专题应用,围绕大数据应用需求,通过深挖监测数据价值,探索新的应用模式,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方式的创新、生态环境科学研判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完善。

常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平台

常州市利用已构建的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进行了智能化数据融合汇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与数据共享机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管理能力提档升级与业务工作降本增效。一是规范物联数据传输标准,建立了基于环境监测全要素的物联统一数据感知规范,特别是梳理并建立了常州市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规范,统一了数据传输标准。同时考虑了纵向横向扩展,实现了上下兼容,为实现环境监测全要素物联智能感知体系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数据质控引擎,综合利用机器预审核、智能审核,搭建数据质控模型,完成数据智能质控和评价分析。将智能识别异常数据和人工审核相结合,对质控异常数据进行预警判别,自动形成质控运维档案,全面提升自动监测数据质量。三是建立生态环境数据中心,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网络和政务云,构建全市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推进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和监管。四是通过建立污染源主数据实现了污染源全过程业务综合管理,通过主数据建立、审批、分发等统一管理,打通污染源建设项目审批、排污许可、危废管理、环境应急、排污监测、环境**、信用评价、清洁生产等多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一档式管理,支撑污染源监管。

成都市智慧生态环境系统

成都市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以“只建一个系统”为愿景,着力推进智慧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分部实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能力。一是以中台技术推动业务应用快速集约开发,通过建设生态环境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打造数据统一服务、业务快速响应开发的数智底座,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业务应用集约建设。二是创新以“一图一表一流程”为核心重塑业务管理体系,通过“一图一表一流程”,实现数据集成、业用集成、调度集成、决策集成,打造数据管理闭环和业务处置闭环。三是以国产化环境开发推动业务应用安全可控,在智慧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立足于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智慧生态环境应用,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浏览器等方面,全面采用国产自主品牌,推动智慧生态环境业务应用的安全可控。

原标题: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数据管理”案例分享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江西省出台意见加快打造智慧城市

    对于城市管理,江西省将通过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各类系统的整合,构建基于统一网格的“大城管”格局,建立城市全要素、全过程、全动态、可视化、空间化的智能化管理新模式。建设城市级智能化管控中心,实现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和事件智能处理,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

    2024年4月29日
  • 零跑汽车发布首款国产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

    基于大华在安防监控和智慧交通领域的算法和技术积累,零跑正联合研发AI自动驾驶芯片,并计划于2019年第二季度进行实车测试。

    2024年1月30日
  • 西北大学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动物个体识别系统

    针对这一前沿问题,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深度交叉融合,成立了动物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在金丝猴研究团队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开发出基于探测、追踪、识别技术的金丝猴个体智能识别系统。与人脸识别技术相似,猴脸识别技术通过提取金丝猴面部特征信息,建立秦岭金丝猴个体的身份信息库,最终扫描、比对、识别。

    2024年4月7日
  • “智慧泉城”顶层设计与规划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16年8月3日,由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经信委”)牵头,召开了“智慧泉城”规划和顶层设计专家评审会。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做为顶层设计的规划方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2024年1月29日
  • 天地伟业推出数字高清视频解码器

    天地伟业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是一款解码能力强、多画面分割、多信号输出、兼容性强的数字高清视频解码器;支持Onvif协议,实现多路高清视频码流进行解码处理,高清信号稳定、清晰、流畅,并具有多路输出,可以实现数字高清信号大屏显示、报警输出、管理控制等功能。

    2024年4月28日
  • PMT联盟视频组第一次会议在科达召开

    2016年是是“十三五”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PMT联盟开展工作的开局之年,联盟将以科技促进融合智能移动警务创新为宗旨,以信息化推动警务工作模式变革为目标,以移动技术提升警力为重点,为提高公安执法能力、为警务保障国家经济转型服务。本月初,中国警用移动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PMT”联盟)视频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2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