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存储发布全球首款128层QLC存储芯片

尽管这颗存储芯片只有芝麻粒大小,却内藏乾坤。它拥有3665亿个“细胞”――存储单元。QLC是继TLC后三维闪存新的技术形态,具有大容量、高密度等特点。TLC的每个“存储细胞”可存储3bit数据,QLC的每个“细胞”能存储4bit数据。这些“存储细胞”加起来,能让一颗芯片的存储容量达到惊人的1.33TB,相当于1362GB。

【安防在线 www.anfang.cn】3DNAND即三维闪存技术。过去的存储芯片是平面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地面停车场”。三维闪存芯片是立体的,更像是“立体停车场”。这意味着,同样的“占地面积”,立体芯片能够容纳的数据量更多,可以达到惊人的1.33Tb。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宣布,最新128层QLC3DNAND闪存研发成功,这也是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目前,该闪存已通过多家知名控制器企业在固态硬盘等终端存储产品上的验证。

3DNAND即三维闪存技术。“过去的存储芯片是平面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地面停车场’。三维闪存芯片是立体的,更像是‘立体停车场’。这意味着,同样的‘占地面积’,立体芯片能够容纳的数据量更多。”专家表示。

长江存储发布全球首款128层QLC存储芯片

尽管这颗存储芯片只有芝麻粒大小,却内藏乾坤。它拥有3665亿个“细胞”――存储单元。QLC是继TLC后三维闪存新的技术形态,具有大容量、高密度等特点。TLC的每个“存储细胞”可存储3bit数据,QLC的每个“细胞”能存储4bit数据。这些“存储细胞”加起来,能让一颗芯片的存储容量达到惊人的1.33TB,相当于1362GB。

得益于“存储细胞”不断扩容以及这些“细胞”之间独特的Xtacking架构布局,此次发布的128层闪存芯片“X2-6070”拥有业界最高的存储密度、传输速度和单颗闪存芯片容量。

2018年底,长江存储第一代32层三维闪存芯片量产。2019年9月份,首次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三维闪存芯片量产。随着自主Xtacking架构全面升级至2.0,进一步释放了三维闪存的潜能,128层QLC闪存芯片才得以快速突破。

“从64层量产至128层研发成功,仅相隔了7个月,即便发生了疫情也没有阻挡我们的研发脚步。”长江存储首席执行官杨士宁表示,作为闪存行业的“新进入者”,长江存储用短短3年便将中国的三维存储芯片推向了128层的新高度。“这是数千名研发人员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协作的成果。”

闪存和固态硬盘领域市场研究公司认为,QLC技术降低了NAND闪存单位字节的成本,更适合作为大容量存储介质。128层QLC闪存将率先在大容量U盘、闪存卡和固态硬盘中普及,广泛用于AI计算、机器学习、实时分析和大数据中的读取密集型应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希捷携企业级数据存储方案亮相2020年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

    2020年9月10日,全球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科技亮相2020年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并于大会的云上展厅展示了面向云与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包括希捷HAMR(热辅助磁记录)和MACH.2(双磁臂)产品、希捷银河(Exos)及希捷雷霆(Nytro)系列企业级数据存储产品等。

    2024年1月12日
  • 新昌县智慧停车项目——羽林街道停车场

    新昌县智慧停车项目——羽林街道停车场 招标公告 1.招标条件 新昌县智慧停车项目——羽林街道停车场已由新昌县发展和改革局以新发改审[…

    2024年3月9日
  • 平安城市中的低码流高清解决方案

    导读:平安城市进入了一轮新的建设高峰,尤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平安城市覆盖面越来越广,不仅仅是传统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管理等治安管理系统,还将交通电子警察、应急系统、停车管理等城市管理纳入,提升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高度。

    2024年1月19日
  • 《2019年中国AI芯片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AI专用芯片已成趋势

    现在,中国已经存在超过20家以上的新创AI芯片设计企业,融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但是市场上仍未见针对此景研究的行业研究报告,因此本报告将作为市场上第一份专以“AI芯片”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的公开报告。

    2024年4月10日
  • LED显示屏项目验收需检测些什么

    目前,国内LED显示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但因核心技术掌握在其它国家手上,失去了定制行业标准的权利,也使得国内LED显示屏项目鉴定中“没法可依”…

    2024年4月3日
  • RISC-V芯片加速上车

    RISC-V是当前半导体领域最火热的架构之一。多家RISC-V芯片设计厂商近期陆续发布新品。市场火热的背后,也有观点认为,RISC-V比较适合用在定制化产品上,但长期来看仍需建立软件生态链。RISC-V要想构建类似ARM或x86的生态,可能要花费10年甚至20年时间。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