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现身日本机场 安检更顺利

最近,日本机场的安检也使用了生物识别这一技术。日本法务省本周一开始在日本国内成田、羽田机场通关处增加这一自动化出入境脸部辨识摄影装置,它的审查时间比人工方式快一倍。日本国的出入境自动化原来的方式为扫描护照照片页面与指纹进行比对,新的脸部识别装置使用则更加便利。

生物识别是通过人特有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确认的一种新型的技术,生物识别的重点是如何使生物识别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信息。最近,日本机场的安检也使用了生物识别这一技术。


人脸识别针对日本国民所推出的出入境实验预定进行至今年9月30,期间将验证各种脸部特征变化是否影响辨识精准度,例如肌肤晒黑、新伤疤等变化。日本各媒体于实验当天采访使用新设备出入境的民众,大多回答说出关更快速方便、确实减少排队时间。


日本法务省本周一开始在日本国内成田、羽田机场通关处增加这一自动化出入境脸部辨识摄影装置,它的审查时间比人工方式快一倍。日本国的出入境自动化原来的方式为扫描护照照片页面与指纹进行比对,新的脸部识别装置使用则更加便利,只要将内置IC芯片的护照放入验证装置并于指定位置接受摄影机拍摄脸部特征,比对两种资料无误后即可通关。


日本媒体于实验当天采访了使用新人脸识别设备出入境的民众,现场平均每人通关时间约15秒,而出入境审查官检视护照并询问问题的传统出入境方式最快约需30秒,未来使用该技术后应有助于缩短出入境时间与排队人潮。日本法务省后续将考查实验数据进行决策,最快于明年6月决定是否正式使用此人脸识别设备。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这里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所谓生物识别的核心在于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的过程。

生物识别技术现身日本机场 安检更顺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研华推板载16路D1视频采集主板DVMB-764

    5月7日,研华在上海集其自身在视频监控领域多年的经验及工控行业领导厂商的优势,率先在业内推出第一块基于Intel架构集成16路D1视频采集的主板DVMB-764。

    2024年2月7日
  • 生物识别如何确保工作场所的便捷安全访问

    在过去的十年中,工作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千禧一代劳动力增长的推动下,工作和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灵活,更加数字化和移动化。自2005年以来,远程工作已增长140%,鉴于近期的新冠病毒流行,这一数字无疑将会继续上升。

    2024年4月5日
  • 未来的门禁系统技术展望

    未来的门禁系统技术展望

    2024年4月21日
  • TCL液晶拼接亮相南京安防展

    南京安防展创办于2002年,其权威性、规模性和成效性备受业界推崇。此次展会集中展现了现今安防行业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其中TCL新技术展出的第三代大屏幕拼接系统,采用全数字化处理方式,其中ML46S型超窄边DID液晶拼接单元等产品,使用了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DDHD数字芯片,使得屏幕的亮度、色度、对比度、清晰度及视角等性能参数全面提升。TCL的DID液晶屏本身具有极佳的工作稳定性,使用寿命超长,平均60,000小时无故障,适合长期不间断工作,性能指标远超同尺寸的PLD背投拼接屏幕,而相较于PDP等离子拼接屏幕又具有色彩还原性好、无灼伤、低功耗等优点,安装与维护更简单迅捷。据了解,此套系统集成度高、软件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能充分满足高端用户对大屏幕显示墙的需求。

    2024年4月14日
  • 清华大学举办第三届未来芯片论坛,并发布《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白皮书(2018)》

    12月10日~11日,由北京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和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未来芯片论坛:可重构计算的黄金时代”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并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白皮书(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

    2024年1月31日 资讯
  • 商汤:算法框架是AI芯片与商业价值的纽带

    AI芯片及其所衍生出来的计算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去达成的愿景,需要上下游不同角色的机构和厂商共同构建繁荣的生态。在这样的体系下,商汤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把技术的上下游协同在一起,也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

    2024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