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加持AI芯片产业密集落地,AI社会未来已来?

对整个AI芯片产业而言,在算法的加持下,2018年将是密集爆发的一年,将以指数级速度向前发展,迅速渗透消费电子、家居、安防、智能驾驶、云计算以及工业、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所有搭载芯片的电子设备都将提升AI计算能力,打造一个货真价实的AI社会。未来已来,我们或将进入一个AI新时代。

趁着AWE 2018的东风,3月9日,中国第一场AI芯片产业峰会GTIC 2018在上海举行,来自学术界、芯片、安防、智能汽车以及无人驾驶等领域的众多专业人士汇聚一堂,为高涨的AI芯片行情再添一把火。


而在两周前,2018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8)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人工智能替代手机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Arm、高通、联发科等都在推各自支持人工智能的AI芯片或者平台架构,吹响了2018年AI芯片井喷式爆发的号角。同时,算法的整合与优化也成为展示重点,各个芯片厂商都在展台上展示合作伙伴的算法用例,并且多家芯片巨头都将诸如虹软公司(ArcSoft)的算法作为AI芯片平台的用例,不难看出嵌入式移动芯片市场将成为巨头们的主战场。


无论是GTIC的举办,还是MWC2018上的“喧宾夺主”,均为AI芯片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就像风起云涌的海面上,必然涌起某两朵浪花一样。更何况,肇始于2012年的AI芯片,在逐渐成熟的算法的支持下,早已不止于一场浪潮,更接近于一个火爆的风口,一片无垠的蓝海。


2017:空前火热的“AI芯片元年”


一般来说,AI芯片是指定制化的、专门为AI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2012年,多伦多大学教授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团队,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深度学习算法掀起人工智能的革命。但由于通用芯片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深度学习算法的要求,各种神经网络算法也需要专用芯片来保证运行效率,因此,当2017年人工智能迎来空前爆发的时刻,AI芯片也随之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热点。


这一年,NVIDIA和Google在云端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算力竞赛;而在终端侧,不仅苹果、高通、英特尔、华为和Arm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芯片的创新创业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少业内人士甚至将去年定义为“AI芯片元年”。


与此同时,国内AI芯片市场也逐渐升温。据科技媒体智东西报道,仅在2017年10月-11月短短两个月里,就有四家国内AI芯片公司同时宣布获得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额融资。坊间传闻,仅2017年下半年,在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忙碌的流水线上已积攒了超过30款人工智能芯片等待下线流片,市场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2018:移动终端助力AI芯片突飞猛进


进入2018年,AI芯片延续了过去一年的火爆势头,特别是在家居和消费电子领域,芯片巨头们大动作不断。


2月14日情人节这天,Arm打响“双响炮”,不仅公布了软件解决方案项目“Trillium”,还宣布推出两款针对移动终端的AI芯片架构,机器学习ML处理器以及OD处理器,为AI芯片的发展装上了新的助推器。


Arm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传统领域,各厂商会基于Arm的CPU和GPU来做芯片,Arm会围绕CPU为核心来构建子系统;到了AI时代,由于AI系统呈现碎片化特征,Arm将整合算法和硬件公司资源,在通用平台上构建一个更灵活的生态系统。


2月22日,高通宣布推出基于其枭龙芯片系列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将高通手机SoC当中的所有软、硬件AI计算能力打包到这个引擎里,让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更快速、高效。


在MWC2018上,联发科技发布了首款AI芯片Helio P60,支持AI和计算机视觉,能够提供精确的人脸识别等功能。据联发科工作人员介绍,在AI领域不同程序调用的情况会不同,有时候会调用CPU,也有可能是GPU,但很多操作如果使用APU则会有更高的效率。


在移动终端产业的助推下,AI芯片市场规模未来可期。据中信证券测算,2020年全球AI芯片的市场规模可达146.16亿美元;国际权威基金评级机构Morningstar则预测,2021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有可能超过200亿美元。


打通算法,AI芯片爆发倒计时


不过,在AI芯片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有若干不和谐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硬件架构的更加复杂和多样,将给软件开发带来新的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Arm开发了支持人工智能的Arm NN,可在基于Arm的高能效平台上轻松构建和运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继续使用他们首选的框架和工具,经Arm NN无缝转换结果后在底层平台上运行。


联发科也开发了NeuroPilot AI技术的软件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将专业的算法轻松引入到产品中,让开发者得以更便利地采用联发科芯片,为消费型设备提供AI应用程序与功能。


而据高通方面介绍,目前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企业已开始为骁龙移动平台提供专属的用例优化,如虹软(ArcSoft)就为骁龙客户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单摄和双摄算法。


为了展示AI芯片平台的能力,同时快速吸引移动厂商的注意,多家芯片巨头都将全球顶尖图像算法公司虹软(ArcSoft)的算法作为展示用例,表明各芯片厂商已将AI芯片的市场锁定在了智能移动领域。AI芯片最终的目的是提升运用深度学习的算法得到最大的发挥,这就需要让各个算法公司能够快速了解AI芯片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通过算法公司的各类算法也可以佐证AI芯片的能力。当然,这也有利于算法公司快速了解AI芯片的工作原理。对虹软(ArcSoft)来说,与各个芯片厂商的合作,可以在接下来的AI芯片时代,快速实现其双摄、柔光摄影、暗光摄影、智能美颜、人脸识别、智能场景识别等当下热门的手机摄影技术登上AI芯片的舞台。


可以预料的是,下一代的算法将更契合AI芯片,推动AI芯片产业加速落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对整个AI芯片产业而言,在算法的加持下,2018年将是密集爆发的一年,将以指数级速度向前发展,迅速渗透消费电子、家居、安防、智能驾驶、云计算以及工业、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所有搭载芯片的电子设备都将提升AI计算能力,打造一个货真价实的AI社会。未来已来,我们或将进入一个AI新时代。

算法加持AI芯片产业密集落地,AI社会未来已来?
阅读剩余 57%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转载请注明出处。若需了解详细的安防行业方案,或有其它建议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0)
小安小安

相关推荐

  • 高新兴警用安保巡逻机器人亮相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展

    2018年7月26-28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的2018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雪亮工程”成果展在北京举行。在此次展会上,高新兴“AI+AR”综治新产品点燃雪亮工程,得到多方关注,同时亮相的高新兴安保巡逻机器人,在展会现场吸睛无数。

    2024年4月12日 资讯
  • 国家重点智慧社区关键科研项目技术研究正式展开

    该项目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智标委”)牵头,联合睿住科技旗下的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智慧生活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这一系列基于BIM和CIM的大数据研究,将为未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战略和智慧生态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024年4月12日
  • 安防技术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

    在无人驾驶车上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无人驾驶车辆的动态,并在有紧急状况的条件下,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实时操控,避免发生意外,从而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无人驾驶车辆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原理是无人驾驶车辆通过环境感知技术将周围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监控终端,监控终端的操作人员通过下达控制命令,最终控制无人驾驶车的转向和速度。

    2024年4月9日
  • 人民网党政服务机器人在“中国人工智能峰会”首次亮相

    “中国人工智能峰会暨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成果发布会”会上发布了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成果,其中人民网党政服务机器人“小红”首次亮相,并获得AI创新之星奖。

    2024年4月13日
  • “数据强警”“智慧公安” 江西九江现代警务变革

    近年来,九江市强力推进“数据强警”“智慧公安”建设,以“全采集、大数据、大整合、智能化、高共享、重运用”方针为指引,积极推动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同时,规划了大数据、视频云、警务云、警务APP的发展,细化了八大创新应用工程建设内容,为公安机关开展智慧新警务建设提供了指引。

    2024年7月12日
  • 创新大潮下 浅析NVR的技术路线

    NVR目前分为PC式NVR和嵌入式NVR。PC式NVR主要以PC机为主,在其上运行一套NVR管理软件;嵌入式NVR主要是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实现的NVR。两种比较起来PC式NVR硬件开发难度小,而软件功能要稍强大些,容易接入不同厂家的IPCamera,只要按照SDK接入即可;而嵌入式NVR硬件开发难度相对大些,但从长远来讲嵌入式NVR软硬件总体成本低,系统稳定。

    2024年4月17日